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铁新公司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坚持用科技创新“武装”矿井,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和迎难而上的拼劲,持续攻坚“工法”关键技术及配套工艺完善改进与应用,不断突破创新高度、创优速度、创效力度,向着技术创新标杆矿井建设目标阔步奋进。
创新聚焦发展痛点难点
铁新公司是一座证照手续齐全、年产万吨的安全高效矿井,位于山西晋中灵石地区,该地区赋存优质焦煤,焦煤在中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中的占比不到10%,是当前国内最稀缺的煤种。赋存优质焦煤、开采条件较好是铁新公司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而传统的留设煤柱开采方式造成资源回收率低、采掘接续紧张、开采成本高等问题。
敢为人先的铁新人看清了自身“短板”。如何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如何有效改善采掘接替矛盾?这成为了矿井亟需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困境逼人,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创造奇迹。铁新公司积极学习国际国内煤炭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拓展思路、多次外出考察、全面深入研讨,于年11月正式启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即“工法”。经过近2年的艰辛探索,该技术在铁新公司工作面成功应用,关键技术和配套工艺日趋成熟,使铁新公司赢得采掘衔接主动,有效节约了资源,实现良好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在地质条件为坚硬顶板的情况下,“工法”仅在5m以下的巷道中有应用成功的案例,对于铁新公司而言,工作面顶板厚度为7.5~11.6mK2石灰岩,顶板灰岩的自然抗压强度为41.1MPa,抗拉强度4.06MPa,抗剪强度为9.99MPa,普氏硬度f=9~11。在铁新公司工作面实施“”工法,对于填补该技术在9.5m以上的坚硬厚层顶板直覆煤层应用技术空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工法可以概括为‘拉得住、切得开、下得来、护得好’,摆在我们当前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如何能够把9.5m以上的坚硬厚层顶板‘切下来’,我们要打开思路,积极实验,我们一定能够添补这一行业空白!”铁新公司“”工法课题小组成员信心满满、相互鼓励。
“工法”技术研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越是深入推进,越需要与矿井实际深度融合,涉及的技术难题就越复杂。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前期锚索加固施工难度大,工作面推采时侧采空区切顶效果不理想,架后采空区垮落不及时不充分,工作面架后留巷段锚索出现松动、断丝、外露缩短等破坏现象,工作面煤壁侧巷帮局部锚杆托盘受挤压损坏、支护失效,巷道底鼓,留巷采空区侧岩石垮落不密实导致采空区漏风等问题。
铁新公司课题小组有关人员紧盯现场实际,研究讨论方案,采用专家会诊、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优化改造等手段,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对留巷施工设计参数进行持续调整优化。为解决锚索施工时间长,工作量大、钻头消耗量大的难点,采用冲击+旋转式锚杆机配合高强度合金钻头锚杆机进行为期一周的试验,此冲击式锚杆机钻孔相比普通锚杆机钻孔时间平均减少的1小时20分钟。针对切缝孔深度及装药量、炮泥封堵量等参数进行了6次修改优化,并跟踪验证效果,确定了取消深浅孔布置方式,全部采用深孔布置切缝孔,实现了切顶爆破、补强支护、通风方式的选择等关键技术突破。
创效锻造创新一流团队
铁新公司以实施“工法”为契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公司员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推进技术创新,锻造创新一流团队。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近年来积极引进煤炭院校主体专业大学生,科技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采用外出培训、集中培训、单位自培三种方式,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科技创新载体,以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为目标,成立青工创新工作室,组织成员对设备隐患、生产故障、技术难点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积极解决技术难关,极大增强了科技人才实践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新修订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范围和奖励力度,有效激发了员工创新创效动力,今年以来,职工“五小”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止目前完成了包括皮带耐磨可调角缓冲床、压风管路过滤器装置、设备启动预警装置、支架顶梁超前支护装置、深孔杂物清理破碎器、便携式操作平台、电感式自动排水装置、电子探极式堆煤保护传感器等创新成果。
在我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铁新公司把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加快构建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在鼓励创新的路上多设“路标”,多踩“油门”,充分调动起职工创新活力,争当技术创新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