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叶教授的古籍修复什么样历史书来揭秘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www.csjkc.com/yydt/m/637.html

《庆余年》里开篇就是叶教授在修复古籍,看起来高大上有没有?究竟怎么样?需要哪些工具?一本历史书来揭秘,这门技艺水很深哒~

古籍修复这件事,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想做好,很难。不是难在技术,难在要耐得住性子。可是一般人耐不住性子。

一张纸,抠吧小半个小时。一本古籍可能有几十页呢,所以那些专业修复人士非常值得佩服。

如果你暂时还只是古籍爱好者,学一学缝制线装书,教孩子做做手工,或者愉悦一下自己,也是很好的。

本篇也会说说一本线装书的制作过程。心急的朋友,只看关于缝书的那一小段也可以。——有一张是核心的图,我在图片说明中做了重点提示,翻到那里,你一眼就能看到

我不太会画图。这里有一种日本书,昭和十六年出的,叫做《制本之辑》,专门讲线装书制作。借用它的图片,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看法,尝试做个解说——

——这是工具套装之一,借助它,把一张纸折成筒子页,筒子页再组成线装书。很多情况下,筒子页是现成的,我们只是把它缝成一本线装书。

所以,这类工具,有它更好,没它也可。此处仅做一般了解。

——这是工具套装之二

用来辅助把折痕刮平,具体参见下图

——这是把两个连体的筒子页,做两次折叠。然后再裁成两个单独的筒子页。

咱们普通缝个书,也几乎用不着这一道工序。

——这位大叔太讲究了,把筒子页按顺序摆好,也要摆得像艺术品。

并不用这么麻烦,能保证页码顺序正确就行。

——用平整、厚重的东西,把筒子页压平。在国内,专业人士用专门的压机来干这个活儿。

古籍修复是小众中的小众,所以压机没有流水线产品,都是自己找人定做。

普通情形,如果想把某个页码压平,找尽可能厚的书,多放几层,压在上面也行。

压多久呢?如果用压机,至少三天吧。上面的东西轻的话,多压几天更平整。

中国的传统工艺,多数都是靠经验,并没有什么标准化的参数。

如果筒子页本来就是平的,也没修过、也没经水,那就不用费劲去压了。

按顺序排好,弄整齐,就可以准备找装订的眼位了。

——OK,现在是缝书的环节了。

先是找齐,以便找到装订的眼位。如果是一本书,就容易了。如果一套书有很多册,可以参照上图。

如果没有上图的工具,那就直接在手里捏稳一根钉子,如图所示,侧面找齐,用铅笔轻轻做上记号。

又如上图的右上角所示,靠近书脊,需要定下两个点位,那是扎进纸捻的地方。

一本线装书,如果不用线缝,单纯的纸捻,也可以把书页固定起来。可以叫它纸捻装。

古时原装的线装书,即使线全部都散了,书还是没有散——那就是纸捻在起着固定的作用。

在这两个纸捻的点位上,怎样打孔呢?先插播两个图,再来介绍打孔的工具。

——插播第一个图:为线装书包角。

专业的人不需要看这个图,非专业的人,看了也没什么用,而且,并非所有的线装书,都需要包角。了解有这个环节就行了。

——插播第二个图:这是线装书的封皮制作。

封皮的纸一般比内页的要厚,如上图所示,把四边折叠向内,折后剪去突起的小角,粘好。再用一张同样或略小尺寸的衬纸,压在封皮内侧,同样粘好。

——结束插播,接续上文打孔的工序。

上图是打孔的工具,用来在已经做好记号的装订线眼位,打孔。图中不同的工具,能打出不同花样的孔。

注意:

上图左边的两个大家伙,是做书函、给书别子打孔用的,非专业人士用不着,不需要了解。

给线装书的眼位打孔,其实去淘宝上买个锥子就行,各种类型都有。比如这种,皮革都能穿透。一般的纸,不在话下:

当然,如果原书上本来就有穿线的眼位,那直接上手缝,就行了。

有时候会遇上特别厚的书,我遇上过10厘米厚的书!用一般尺寸的钉状工具打孔,是搞不定的,即使老师傅也没办法。

有人说,用钻头足够细长的电钻可以。但是我没试过,你最好也别试。试不好,书就毁了。

遇到这么厚的书,只能一册分成多册。

——这是在装订线部位,确定打孔的眼位的工具。

日本人实在是太讲究,找个眼位,还要用上这样的工具!佩服。

在古籍拍卖场上,凡是日本来的书,都是保存极好的,几乎都是九品以上。

反观我们国内的存的古籍,往往多见虫咬、鼠啃,或者边角严重磨损、打卷儿、缺页……这甚至成了业内人士看一套书是否来自日本的一个鉴别点……

日本的强大,从保存书籍的态度和细节上都可以体现出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大家可以思考…

——这是在装订眼位上打孔的一个示范动作。

——这是本篇最最核心的一张图。

其实,缝书的时候,上图中这种直愣愣的一根长针,最好不要用,弄不好,会扎破手,如果你执着地要用它,必须附加顶针来保护手指。

我喜欢用中国传统、带倒钩的老针锥,如下图

这种工具,便于把控,可用倒钩把缝书线来回牵拉,完成相应的线路。

注意核心图中所标示的第一步,这里有个关键点:第一针扎下去的时候,如图,是从书脊的中间某处,而不是从书脊的一侧直接扎透到另一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的是,把线头藏在书的中间。不仅美观,也防止线头被牵扯,从而延长缝书线的使用年限。

第一针扎下去之后,以后的针怎么走,没有固定路线。最后,把每个孔都扎上线了,如图所示,该走的线路,都走到了,就OK!

如果有人告诉你,缝书的线路只能这么走,不能那么走,那才是有问题的。事实就是:没有固定线路,只要每个眼位全缝到了,收在哪里都行。

——缝好之后的样子。这个是“四眼装”,需要打四个眼位。

——这个是“六眼装”。日本线装书,更喜欢用这种方式。

——这是封面题签的位置图,和各个部位的尺寸比例。图中标的是7寸五乘以5寸。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尺寸和比例搭配。

——这是展示的日本另外一种的装订方式。咱们中国的线装书,没有这么多花样。

——这是日本的又一种装订方式。同样,咱们中国的线装书,不用这么花哨的方式。

——这是几种不同样式的书函,保护书用的。看看就行,不用学。

本篇是关于缝书的,书函已经超出本篇的范围了。做书函比缝书要难一些,主要是费时间比较多。

我自己做过几个书函,最常见的四合套,就是上图右上角的那种。为了给插“书别子”的地方砸出孔,动静会非常巨大。我受得了,邻居受不了。后来,做书函这件事,我还是找专业的修复人士了。现在做书函已经可以借助机械了,但老玩家还是喜欢手工活儿的感觉。

总之,除了缝书这件事,比较容易上手。关于古籍修复的其他活儿,都可以找专业的人去干。自己不用费那劲。干得不好,时间上也不经济。

——这是常规的“四合套”书函,展开和收起的样子,各个部分的名称。全是日文,我当然也看不懂。猜猜就行了。

有一个区别是,日本的书函外的题签,喜欢在书函的正中,如上图,咱们中国的喜欢在书函的左上角。

好,作为一名非专业修复人士,我现在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