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型发展史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吉学文化,年代约距今~年。

凌家滩遗址照片

玉器种类有用具类、装饰品类、礼仪类和玉芯料类。其中用具类有玉铲、斧和钻头等,装饰品类有环、璜、块、管、镯、璧、人、麼、龟、龙、刻纹玉版、三角形饰等多达20余种,礼仪器类有钱、戈等,同时墓葬中还较多地随葬玉(石)芯和碎玉料。

玉鹰凌家淮文化装饰用玉,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29号墓出土,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8.4、宽3.5、厚0.3厘米。玉质灰白色。器宽扁形。鹰作展翅飞翔状。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猪首。腹部规整地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直径0.8厘米,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尾部雕刻呈扇形齿纹。鹰两面雕刻相同,表面抛光润泽。于猪眼、鼻、腹、鹰眼处共钻六孔。玉鹰可能是凌家滩人用以拜星求雨的神玉,故它也有礼仪用玉性质。

玉斧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长23.7厘米,宽8.7厘米。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此玉斧于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玉人凌家滩文化装饰用玉,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29号墓出士,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8.1、肩宽2.3、厚0.5厘米。玉质灰白色。器扁长形。玉人头戴园冠,冠饰方格纹,长方脸,浓眉大眼,宽鼻梁,大嘴微闭,上唇饰八字胡须,两大耳下部各饰一孔眼。两臂弯曲,五指张开置于胸前,臂上各饰八个玉环,腰问饰斜条纹腰带。大腿和臀部宽大,显短。似为蹲踞状,脚趾张开。

玉环凌家滩文化装饰用玉,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23号墓出士,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直径74、孔径4.3、小孔径0.2、厚0.2厘米。玉质灰白色,半透明。器扁圆形。环面上对钻圆孔三个,呈等腰三角形,通体磨光。环是凌家滩出土最多的玉器类型,截面有四形、三角形、扁方形和扁形。环上钻三孔。呈等腰三角形布局的较多。在玉环上面钻孔,可能用于悬挂和固定.环的大量使用,也是江苏北阴阳营文化、安徽薛家岗文化、四川和湖北大溪文化晚期的共同特点。

凌家滩作为区域核心性遗址,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中。它的年代比较早、内涵比较丰富,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目前,负责凌家滩考古发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副主任张小雷说,考古团队仍然在为更全面清晰地揭示遗址聚落真实形态而执着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