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成都造为冬奥提供绿色电力的发电玻

当前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全部场馆%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而这些清洁能源,其中就有来自成都双流“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功劳。

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神奇玻璃?“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其实就是在普通的玻璃上,涂抹4微米厚的碲化镉薄膜,变成可发电、可回收的半导体材料。

新春走基层,记者就来到了位于双流区的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现场来探访这张神奇的发电玻璃和它背后的故事。

探访:冰墩墩与雪容融“能发电”

记者来到位于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腾飞二路的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一进公司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张高1.6米,宽1.2米的发电玻璃。这两张玻璃上,一张印着冰墩墩,另外一张印着雪容融。

“这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冬奥吉祥物,这两张发电玻璃相当于是一个大的电池,通过白天光电转化产生电能,储存到旁边的蓄电池中,晚上提供照明需求。”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张庆丰向记者介绍了这两张玻璃的独特优势。张庆丰介绍,这是公司最新研发的彩釉款碲化镉发电玻璃,既能作为场景装饰指示牌,也能为冬奥村、赛场景观照明和指挥通道提供绿色电能。

而这款新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在低温情况下不断发电。

回溯:20天完成了调试生产安装

回忆起年12月27日,接到要在冬奥村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核心区域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绿色低碳路标的通知,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干部职工既感到自豪骄傲,又倍感压力。

“奥组委要求项目必须在1月15日前完工,项目特殊且时间紧迫,既要保证玻璃独立发电,又要让玻璃双面都是吉祥物图案。时间紧、任务艰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压力大的事情。”张庆丰回忆,接到任务大家都放弃了休假时间,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中心、市场部、兄弟单位召开了多次项目协调会,最终工程师用了4天进行设计,20天完成了调试、生产和安装。

安装这批设备很不容易——施工区域地面是冻土和石头,电钻的钻头刚开始工作就先钻断了三根。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家争分夺秒一边及时跟奥组委沟通安装位置调整,一边紧急采购强度更大更加坚硬的钻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当时,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刮着寒风的户外,工作人员手指冻得僵硬,接线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大家就在附近唯一避风、稍微温暖一点的一处公共厕所内接线。最终经过上下齐心努力,终于在冬奥村核心区域、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区域的5个点位安装了冬奥主题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绿色低碳路标。

记者了解到,除了冬奥场馆发电玻璃绿色低碳路标项目外,“碲化镉发电玻璃”还应用在张家口赤城县大型地面修复电站,装机容量为12兆瓦,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地面电站,被称为“奥运走廊”。此外,张家口帝达世博广场也同样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装机容量为92kw,为建筑体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供应。

展望:绿色低碳产业前景广阔

“碲化镉发电玻璃应用场景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大型工商业屋顶以外,医院、学校。”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川介绍,从年世界第一片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成都双流的生产厂区下线,四五年时间,目前碲化镉发电玻璃已进化到第五代产品。

“5千瓦的装机容量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基本上可以满足一户家庭一年的能源需求,既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又可以额外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给使用客户带来额外收益。”王川介绍,目前,“碲化镉发电玻璃”已经成功应用到国内多个项目,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川开电气、张家口市民中心、山西省委省政府大楼、成都智慧中心、攀枝花石墨碳工业园、九寨沟黄龙高原机场等。

“目前,我们接了7、8笔订单,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生产任务排到了3月底,还有一些订单正在洽谈中。”张庆丰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理念的突破口下,相信公司今年能实现10个亿的产值,较去年产值翻3倍增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梁娟吴浩彦记者陈方耀供图受访方编辑王鹃校对王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