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将这项古老技术带到了美国,推动了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www/a_4292585.html

我国古代发明的钻井技术,是我们的先民继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文明又一杰出的贡献。

在我国古代科技成果中,钻井技术则是一项重大发明。这项重大发明,自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至19世纪以前,先后传入西方,为推动西方钻井技术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的兴起,开创了先驱。

一、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西传,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等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里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在不断吸取世界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的同时,也通过陆路和海路,把自己的成果向东传入朝鲜和日本,向西通过阿拉伯国家辗转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及其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正如李约瑟博士在《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上的交往》中说:“在公元后十三个世纪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像奔流的潮水一样涌进欧洲,就像随后欧洲的技术潮流涌向其他地方一样,现在,正在得到承认。”

美国著名学者W波迪撰文述道:“欧洲在中世纪很难想象到,中国已经是几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的未被发现的文明中心,并且在很多方面,比欧洲先进得多。………中国比欧洲远为先进的许多方面之一是制盐工艺。……马可波罗没有讲——他也不可能知道,中国钻凿井的技术和工具已经发展了一千年,或者更早些。”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在《中国物品西传考》引《中国文化》第二辑中也说:“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后年,这两千年间,中国给予西方的东西超过了她从西方所得到的东西。”这些发明的西传,对西方“近代科学有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在18世纪仍然存在着。正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历史已进入了近代阶段”。

美国杰出的作家罗伯特KG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述道:“迄今为止尚未抜露的最大历史秘密之一是中国和西方成分的极好结合。‘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并在同书中又说:“今日的技术世界是东西方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其结合的紧密程度至今还令人难以想象。现在是东西方都要承认和尊重中国贡献的时候了!”

二、中国钻井技术西传欧美

中国钻井技术西传美洲,成功地钻凿了“美国西南部那些州第一批石油井”。

中国古代发明的钻井技术,是李约瑟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他在此书中列举了机械和技术从中国向西方传播的项目,其中包括“深钻技术”。并认为“它是中国的杰出发明之一”。同时在书里有关章节部分,又对中国钻井技术的发明和西传,做了精辟的阐述。

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明和西传,推动了西方钻井技术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的崛起。李约悲博士十分热忱地称赞说:“打深井或钴探技术,像今天用以钻探油田的技术,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无疑为现代中国和世界各地石油钻探和开采做了先驱。”

中国发明的深钻技术,最终在四川自流井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和完善。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打天然气,都是用我们祖先创造的方法。在美国地质大学钻井专业的教科书上,第一课就是自流井。《世界大百科全书》钻井技术条目里,第一条也是自流井。自贡是世界钻井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三、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技的考察

年至年,李约瑟担任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参赞和筹建“中英科学合作馆”期间,收集撰写了关于中国科技史的大量资料。同时,这也是他了解和研究中国科学文化的最好时机,于是,他到我国许多地方做了实地考察:“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并曾到达遥远的东南。”

这时,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赴“盐都”自流井及嘉州等盐区考察,并在《中国科学技术一一编写计划的缘起、进展与现状》里,对自流井的钻井技术和盐井生产做了精辟的、生动的、详尽的描述:“我在抗战期间,曾有幸访问四川省自流井。我当时看到在周围毫无工业可言的古老文明的海洋中,居然出现一片工业区,又看到许多了不起的操作景象,真是非常激动。我特别注意到中国人民使用了竹具,把楠竹劈开连成很长的钻杆,绕在巨大的滑轮上,向下深钻入土。竹篾具有纵向无弹性的杰出性能,使操纵钻井的工匠能够精确掌握钻头的位置到两千英尺以下的几英寸范围之内,以便一钻钻地把井底越凿越深。如果使用了麻绳之类,那只能摊得满地皆是,根本无法操纵。这真是了不起的发明。”

“有一群人在一个横梁上跳上跳下,以便产生一种上下运动。而同时,钻井缆索由另一群人来转动。当钻孔完成时(这是个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一根带有一个阀门的长竹竿被送到下面去,它起着一种吊桶的作用,可把盐水取上来。天然气(从另外的那些钻出的孔收集)用于熬盐。”

李约瑟当时到自流井看到的钻井技术,是清代钻井方法的沿袭,即种古老的传统钻井工艺技术。他根据中西钻井技术的考证并确认:“毫无疑问,有关这些方法的知识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成功地钻成了美国西南部那些州第一批石油井。”

四、中国劳工把四川钻井的方法,带到大洋彼岸

美洲新大陆发现后,各国移民接踵而至。这时,中国劳工远渡重洋,把四川钻井的方法,带到大洋彼岸。为此,李约瑟在《中国对科学和技术的贡献》文中明确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寻找石油的第一批勘探者所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在现代装备出现以前,加利福尼亚州采用了这种方法,我们很快可以发现,引进这一方法的正是来美国修筑铁路的部分中国劳工,他们原来知道在四川采用的这种方法。”

同时又肯定地说:“美国西南那些州第一批石油井中没有一口井不是用中国古代的方法钻成的,这种方法在那里被称作‘换挡’”。

美国杰出作家兼科技史专家罗伯特KG坦普尔,在编写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里都承认:年,美国最早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的第一口石油井,应用了中国钻井技术——“竹绳方法”

中国井盐钻井技术传到美洲,早在民初就有记载,这与李约瑟博士的考证是基本一致的。据李吟秋先生著《凿井工程》记述:

“搅凿法一名木杆法。在美洲应用最早,其法与我国四川凿盐井、火井之法大致相同。唯搅凿法,仅宜于浅井及救急之需,如凿深井,则嫌其费时太长,用力过巨也,迄今此法已不见于新大陆矣。现时其通用凿掘深井之法,有二:一曰标准法;一曰水力旋钻法。标准法,乃由木杆法改良而成者也。初用人力,继用马力,至年,乃用汽机发动焉。”

加拿大钻井木杆法也与此上法类同:

“四川之火井、盐井…工事既贵,进行亦慢,然士人赖之,恒凿井至三千六百英尺(约米)以上,其成绩亦可惊也。加拿大木杆凿井机,与此法设备大致相同。”

通过上述考证,我们可以证实:

第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明传入了美洲大陆,美国和加拿大都应用了类同四川钻凿盐井和天然气井的方法一一取名“木杆法”或称之“换挡”,也就是中国四川自流井常称的“冲击法”。此法应包括竹度(绳素)冲击式钻井法及竹杆法两种。

前一种方法,过去在许多论著中已有详述,可是,后一种方法被忽略了,它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井盐》篇中有图像和记载。欧美早期钻井应用的“木杆法”,即类同我国明代的“竹杆法”。当然,无论“竹杆法”“木杆法”或是“竹篾(绳素)冲击式钻井法”,三者钻井原理完全相同,只不过是以竹牵引悬吊钻头和竹杆连接钻头稍异而已。因之,“木杆法”并非西方的专利,其实我们的先民早就创造并应用了这种方法。

第二,这种方法由中国筑路工人传入美国,并在石油钻探井取得了成功。美国西部那些州第一批石油中没有一口井不是用中国古代的钻井方法钻成的,由此而得到证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