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现在网络上依然充斥着“王进喜照片泄密案”、一张照片引发的“泄密”案、全球著名泄密事件等传言,这是一则屡被提起的“旧闻”,却也让广大石油人哭笑不得。在此不妨细查究竟,还“铁人”和摄影者一个清白。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所有文章无外乎都是这样一个剧情: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了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高大井架。
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姿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所谓的“泄密照”,就是下边这张。
故事玄乎其玄,有鼻子有眼,让我们吃瓜群众瞪大了眼睛:真相真是这样的么?那么王进喜的照片透漏了哪些秘密?今天,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中国画报》封面是否刊登过这张照片
几乎所有文章开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年《中国画报》选取了铁人照片作为封面。事实是这样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人民画报》。《人民画报》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彩色印刷的期刊,年7月正式创刊,毛泽东亲自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当时为了适应形势和对外宣传的需要,《人民画报》于年1月创办了英文版,叫做《中国画报》。
两本画报有何不同?辗转联系了《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编辑闻礼华老师,闻老师介绍这两本画报在年以前封面和内容完全一致,只不过一本是中文版,面向国内发行,一本是英文版,面向国外发行。
打个比方,《人民画报》和《中国画报》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个说中国话,一个说英语,介绍的都是中国。这样事情就简单了,只需查找到年的《人民画报》,就可以知道同样封面和内容的《中国画报》是否刊登过王进喜的照片了。
年的《人民画报》是月刊,全年共发行12期。下面就是全年期刊的封面。
照片带有很强的年代感和当时的审美。全部翻看一遍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王进喜的那张照片作为封面!难不成是年代过于久远,记错了日期?
又把年至年的《人民画报》封面全部查找了一遍。还真找到了一张!可这张也不是王进喜站在钻台上打井的照片啊。是王进喜在北京出席会议期间,探望北郊一个幼儿园时拍摄的照片。
这张照片能看出什么来呢?
结论:假的!
从王进喜的照片能看出啥秘密?
不管照片来源是不是《中国画报》,假设日本人真的看到了这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以下“机密”么?
所谓“机密”之一: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至48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照片中王进喜穿的是当时石油工人普遍穿的棉制“杠杠服”,这样的工服保暖性好,可以适应野外寒冷恶劣的自然气候。但是,只有北纬46至48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才可能穿这样的衣服么?
这么说太武断了!在中国北方,冬天只要在钻台上站着,又刮风又下雪,铁架子冰冰冷冷,到处都是泥浆,肯定要穿棉衣。
了解一下我国几个油田的冬季平均温度:
克拉玛依油田:冬季月平均气温为-15.4℃,极端最低气温为-40.5℃;
玉门油田:极端最低可达-28.7℃;
青海油田: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可达到-20℃;
大庆油田:最冷月平均气温-18.5℃,极端最低气温-39.2℃。
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北疆的冰雪、内蒙古的严寒、青海的隆冬让你得出结论:假的!
所谓“机密”之二: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姿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钻机。钻机是在石油钻井中带动钻具破碎岩石,向地下钻进,钻出规定深度的井眼,供采油机或采气机获取石油或天然气的机器。
在石油系统中,钻井队的番号一般是按钻机的序号排列的。例如王进喜带领的贝乌5队,使用的钻机是苏联的БУ-40型钻机,提升能力为40吨,可打井深米。贝乌是俄语БУ的汉译音,5队是按井队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
当时我国普遍使用的钻机都有哪些呢?
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玉门油田被列入全国项重点工程,除陆续从苏联进口乌德米大钻机和贝乌米的中型钻机外,还从罗马尼亚进口不少钻机。
如果从整体外观来看,只能大概猜测出钻机型号,无法看出钻井深度,而油井的直径主要取决于钻头大小,和钻井深度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全世界的油井直径就那几个固定尺寸,知道了有啥意义?
王进喜所握的手柄,也叫“刹把”,是用于提拉钻具的工具,通过“所握手柄的姿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更是无稽之谈。
结论:也是假的!
所谓“机密”之三: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这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小编把图片放大至整个电脑屏幕,从一张雾气腾腾、不甚清楚的照片根本看不到铁人背后的任何东西……谁说能通过照片后方背景看出“井架密度”什么的?
结论:还是假的!
日本真的向中国出口过石油设备?
中国与日本在石油勘探开采技术上的合作始于年,也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
年中日签署备忘录,日方向中国提供贷款,贷款以机械设备的形式提供给中国,用于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地的石油开发。大庆油田不在年的第一批名单中,大庆油田第一次出现日本产石油机械是年的事情了。
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到年年产量突破万吨。
大庆油田发现的时候,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两国还没有建交,日本并没有也不可能给大庆油田出口石油设备。
再次得出结论:假的!
近些年来,网上网下总有一些人披着“还原真相”的外衣,肆意歪曲历史、抹黑先烈、污损英雄,种种无耻言论好比精神世界的雾霾,挑战正义和良知的底线,冲击社会的价值判断,扰乱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散布所谓的“铁人”泄密照片的言论也是一样的。
日本在中国东北到处找油
上世纪20年代末,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石油。“事变”后,日本政府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内有一个名为“满铁调查部”的机构,它的探矿队在东北肆无忌惮地寻找战略资源,石油是主要目标。
当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是公认的石油权威,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所谓的“海底腐泥起源说”。根据这个理论,日本将找油重点放在辽宁南部地区。
日本选择的集中勘探区是辽宁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而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也就是当年日本石油公司找过油的所谓“北满地区”,是典型的陆相沉积构造,理论上是“贫油”地区,不是重点找油地段。当时驻扎在哈尔滨附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行航线就在大庆(当时叫安达县)上空,能够经常看到草甸子的水面上漂着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于是他们向“满铁调查部”通报了此事。
“满铁”方面回答很干脆:“这个地方不存在生成石油的条件。”“满铁调查部”因此没有去实地勘探。
石油引发日美太平洋冲突
转眼到了年,此时的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为了备战,日本储备了可维持2年的石油,但如果不尽快找到新的石油资源,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后继无力。于是,日本军部将视线转向东南亚。
年,东南亚的石油总产量为万吨,是日本年需要量的3倍。年日本攻占法属印度支那,名义上是切断国际上的“援蒋通道”,实际意图是夺取荷属东印度(即印尼)的大油田。
美国看穿日本的意图,于年8月1日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每年约万吨的石油进口渠道被完全封死。日本“忍无可忍”,9月6日,裕仁天皇正式决定对美开战。日本时间12月8日凌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到年2月,日本占领了印尼境内主要的油田和炼油厂。完成对东南亚油田的控制后,日本计划阻断美国与澳大利亚间的海上运输线以孤立澳大利亚,日美两军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展开争夺战,这场战争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和战略资源,日本从此失去进攻能力。
石油梦“悲壮”破碎
大日本帝国的石油梦破碎得“如此悲壮”,以至于后来不少日本人为侵华期间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痛心”和“遗憾”。实际上,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所在的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米)。
日本在中国东北找不到石油还有一个原因。日本当时有相当不错的探矿公司,比如“日本矿业”是采用最先进美国设备找油的公司,但是日本军方担心在东北找油的消息一旦被美国人知道,就势必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没用这家公司。
有人提出:如果日本当年发现大庆油田的话(大庆油田高产期年均产油万吨),不仅能满足日本国内的需要还可以出口换外汇,最高统帅部也绝对不会做出“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如果不同美国开战,太平洋战争也根本不是这个打法了……然而,历史不是由“如果”构成的。退一步说,即便日本当年找到大庆油田,它也终究难逃失败的宿命。
来源:微博
中国历史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铁人”王进喜照片泄密,让日本一举中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