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钢铁之躯,誓为祖国献石油北

贫油帽子一举甩掉

年9月26日,我国钻探人员在黑龙江省大同镇高台子地区打下的勘探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这是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这个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石油工业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年,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大庆油田就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万吨的原油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油.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让我国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铁人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

钢铁之躯

誓为祖国献石油

年初,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首次向外界公开报道大庆油田。第一次提出“大庆精神”这一名词,称赞大庆人是“一支穿着蓝制服的解放军”。大庆和铁人王进喜的名字从此传遍了全中国,传向了世界。

“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干好一件事,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47岁,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铁人王进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记者来到大庆油田,寻访这片土地上所蕴含的铁人精神。今年82岁的孙宝范是《铁人传》的作者。年5月,大学刚毕业的他接到任务,创作一部以铁人王进喜为主题的话剧,孙宝范得以近距离观察和记录铁人的工作与生活。

5天零4个小时打完第一口井

行走在大庆市的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磕头机”随处可见,一座座抽油机和一口口油井串联着大庆石油工人的奋斗历程。

“萨55井是王进喜从玉门来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时打下的第一口详探井,又被称为‘铁人一口井’,是年前那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的缩影。”孙宝范说。

“铁人一口井”累计已为国家生产原油15万多吨,如今,这口井已步入老年,没有了产能,井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井房向四周望去,很难想象在这片当时只有百十户人家的茫茫荒原上,王进喜和工友们是如何艰苦创业的。

孙宝范说,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四万多人的大会战队伍,一下集中到大荒原上,生产生活遇到极大困难。没有住房,会战职工只能住在牛棚马厩,挤在自己挖的地窨子里,有的就在荒原露宿。粮食供应不足,会战职工就拣冻白菜和甜菜叶子,“五两三餐保会战”。

年3月25日,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到达大庆。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年4月,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战胜饥饿和严寒,在设备缺乏、水源不足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人拉肩扛运钻机、端水保开钻的方式,用5天零4个小时打完了井,创造了当时世界石油钻井速度的最快纪录。

在打第一口井的过程中,王进喜和工友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诗句。

不顾腿伤用身体拌泥浆

在指挥工人放井架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被钻杆砸伤了右腿,可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年4月29日,他带伤参加了万人誓师大会,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探区领导得知王进喜受伤的消息后,派人强行医院治疗。可他两次都跑回了井场,拄着拐杖在井场上指挥打井。

孙宝范说,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在钻至米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气流、水流裹着泥浆冲天而起,如果不及时制止,势必导致井毁人亡。

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可是现场没有。王进喜当机立断,决定加水泥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水泥加进去就沉底不能融合,还糊住了池底的上水管口。现场没有搅拌机,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穿着工服、拖着一条伤腿纵身一跃,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起了泥浆……

队长跳下去了,周围的工人也跟着跳入了泥浆池,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搏斗,井喷终于被压下去了,油井和钻机保住了。这些画面成为王进喜在大庆石油大会战期间奋斗的定格,也构成了新中国数代人的时代记忆。

孙宝范介绍,来大庆后,王进喜被安排住在马家窑的赵大娘家,但在大会战初期,王进喜一直吃住在井场,累了就在钻杆上枕着钻头打个盹儿。赵大娘心疼地对工人们说:“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铁人”的名号自此流传开来。

艰苦创业不忘科学求实

孙宝范说,大家谈到铁人王进喜,喜欢讲他艰苦创业和爱国奉献的故事,“不要光说他苦干、不怕死那一面,他还有自己转脑子搞科学的一面,铁人一生是有很多发明创造的。”

“和铁人见面后,他管我叫‘洋学生’,说要向我学习文化知识。”孙宝范说,“铁人曾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铁人忙完一整天后,会和我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直到夜里11点多才休息。”

年6月的一天,王进喜外出开会,独自在家的孙宝范看铁人屋里很乱,就好心打扫了卫生,把他办公桌上的一堆零件、模型都收进了一个铁匣子,谁知铁人回来后把他好一顿批评。原来,在大会战初期,由于部分钻井队过于追求速度,打井不直,斜度超出标准误差。王进喜主动请教技术人员,并从笔筒获得灵感,利用钻头、钻铤、钻杆和扶正器等模型,研究控制井斜的钻具结构,也就是后来的填满式钻井新工艺。

“因为铁人文化水平不高,画图不太顺手,他就去找保养站车的一些小件儿,标上尺寸,没事的时候就在那摆弄,结果让我一下子给弄乱了。”孙宝范回忆说,“铁人不仅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勇于创新、科学求实的典范。”

铁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创新。除了填满式钻井新工艺,早在玉门时他就试验成功了“整拖搬家”。这种使钻机整体搬家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搬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得到广泛应用。

铁人王进喜(左二)和工友们在井架上

大庆油田的成就举世瞩目

大庆油田年发现、年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六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截至年底,已累计生产原油24.33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亿元,为维护国家石油供给安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孕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和人格化,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

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

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