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让株洲制造武装到牙齿

潇湘眼原创文丨丁丁

株洲制造业有两大璀璨的双子星,但丝毫没耽误第三大产业——硬质合金发光发亮。

作为“工业的牙齿”,哪里有中国制造,哪里就有株洲硬质合金产品。

它可以细小如发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八分之一,在1平方厘米的精细印刷电路板上,能留下个大小一致的钻孔,孔径肉眼难辨,钻头不断不弯——为芯片制造、汽车制造、光学仪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突破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硬质合金微钻,图源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

它可以是超过公斤的“巨无霸”,不费吹灰之力嚼碎岩石,钢铁在它面前柔软如“面团”。

它能“上天入海”,与川藏铁路共舞,为大国重器打下扎实基础;也能“钻山打洞”、开发深海油气,用“利齿”掘出一条条隧道。

作为工业品类中的基础产业,硬质合金以不可或缺的“地基”作用,陪伴中国制造建起“万丈高楼”。

3月21日李强总理来株洲调研,行程之一就是前往株洲硬质合金集团(以下简称“株硬”)参观调研。

李强总理调研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图源于新华社

一个月后的4月24日,硬质合金行业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株硬厂区内正式开工。

作为国家级实验室,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行业发展痛点。

年初建团队时,实验室已承担60多项国家、省市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在切削刀具、IT精密工具、耐磨材料等领域拿到41项发明专利,制定出40多条国家、行业标准。去年与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科研重组,株洲硬质合金的研发队伍再次升级。

株洲硬质合金的行业规模也在积极备战升级。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株洲硬质合金的产量在全国行业占比超四成,出口创汇占全行业近四成,海外订单销售收入稳居全国第一,产业链产值超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不难预测,随着国家加大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株洲距离“全球硬质合金之都”,不远了。

0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作为一个中部三线城市,株洲制造凭什么能为中国制造代言?

不仅在于坐拥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因为株洲制造的生命力真的太强了。

截至目前,株洲拥有的国家级“小巨人”达到58家,“小巨人”总量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名。以每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的单位密度已经是全国第一。

换句话说,在制造业领域,株洲算是国内创业的第一阵营,堪称创业者的乐土。

株洲市长陈恢清曾解释过株洲产业生命力旺盛的原因:“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在创新领域和技术跃迁中不断裂变。”

而株洲硬质合金产业,就把“裂变”战术玩到了极致。

截至目前,株洲硬质合金产业链拥有家链上企业,产业聚集度远高于航空产业。

被誉为“新中国硬质合金工业摇篮”的株硬,也充分发挥其“摇篮”功能,成就株洲硬质合金产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株洲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年登陆上交所的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科亿”),创始人袁美和在株硬从事研发、技术创新14年。

欧科亿创始人袁美和在上交所敲钟现场,图源于欧科亿

紧随欧科亿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旭凯曾是株洲硬质合金集团销售部区域经理。

株洲华锐精密董事长肖旭凯,图源于华锐精密

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的株洲肯特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肯特”),董事长张国顺,在株硬工作近24年,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经济师、销售处处长、营销部部长、市场部部长、硬质材料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等职。

株洲肯特董事长张国顺,图源于株洲日报

“小巨人”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袁少勇,在株硬工作20年,历任生产管理员、销售科长、经营厂长等职位。

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少勇,图源于株洲新闻联播

……

研发实力、产业积累、行业人脉叠加下,助力一批批株硬人在市场实现蝶变,有效地推动株洲硬质合金产业持续升级。

如欧科亿,产品从最初模仿株硬生产硬质合金制品,到独立行走,用独家研制的数控刀片制造,贯通硬质合金制造、刀具制造和集成应用全过程的独家技术体系,一举打开市场。

年,欧科亿数控刀片产量就达到国内第二。

如株洲肯特,从研究钻掘类产品向切削类产品发力,再到专注做轨道交通、风电、大型机械、造船等领域的进口替代产品,12项专利技术,不仅推动进口替代产品质优价美——钻掘类硬质合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硬质合金球齿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也在海外市场打下一番天地——产品销往德、英、美、日、韩、印度等数十个国家。

民营经济的百花齐放,也反向推动株硬提质升级。

株硬集团产品检测图源于株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