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水。
油气资源的未来,就在海洋。
可是,要想拿到深海油气……超难的。
高压、高腐蚀、风浪,无一不是地狱级挑战,而且试错成本太高,比如1米深的钻井平均成本3万元到5万元,稍不留神几个亿就打水漂了。
因此,从勘探、钻井,到采集,一步都不能马虎。
深海油气资源一般藏在海底地层下几千米的岩层缝隙中,物探船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向海底发射人造地震波。
通过接收海底反射的声波,让自带的12条长米的电缆,分别扫描不同切面,再组合成立体图,就能分析海底地下岩层状态、地质构造类型、油气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勘探的井位。
在深海持续开展钻井工作,就要靠钻井平台。
这个最大钻井深度达米的“定海神针”,它的钻头要克服海水阻力精准地插入海下米,顶住N个高压锅的压力和巨大温差穿透海底近米坚硬岩石层,迂回穿梭最终找到油气资源,并带出水面。
年,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了从米到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深海一号”是什么?
这个中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能源生产平台,是一座由24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巨型“赛博机械岛”,被16根单根长度超米的特制锚链绑在在茫茫大海上。它每天从米的深海,采集万立方天然气,相当于7万桶石油的日产量。
“深海一号”厉害在哪?
它可以直接在海上就把采集到的油气进行浓缩、集成、优化,等于把陆地的油气处理厂搬迁到了海上。
这个海上“巨无霸”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设计寿命达到年,并且能够抵抗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深海一号”国产化率从33%提高到了80%。首创立柱储油技术,用“保温瓶内胆”理念,在4根浮体立柱内设置油舱储油;解决了上下模块组装合拢的技术难题,超深水工程设计、高精度总装搭载等10多项行业难题。
“深海一号”能做什么?
“深海一号”投产以来,在高峰产期每年可向广东、海南和香港输送30亿立方米的优质天然气,满足粤港琼1/4的民生用气需求;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海南省全年用气量的2.6倍。
随着“深海一号”投产,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能力由此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用自己的设备,开采自己的油气,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6月8日《海洋公开课》,一起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讲述深海能源的故事。
6月8日,世界海洋日
首档海洋文化类知识交互节目
《海洋公开课》
东南卫视海峡卫视20:25
节目具名:信和新材料
编辑
何佳怡
主编
卫贝妮
监制
王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