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亏损40,到底是谁的错

事由起因

徒弟急急来电:他们按实结算并下浮X%的旋挖桩(非泥浆护壁),经核算,已施工完的约1/4旋挖桩出现大亏(亏的比例约40%),老板下令彻查。经查,浇筑的混凝土也与理论的计算量基本吻合,分包上也没有什么不正常,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但亏本是不争的事实,于是老板怀疑预算出了问题。

由于他们从来没接触过旋挖桩,无论如何伤筋动脑,实在找不出原因。惊恐重压之下,来电求救,希望我帮其走出困境。

其实,一听他的情况介绍,尤其在听了“浇筑的混凝土与理论计算量基本吻合”后,我就基本判定他们的问题所在:不解实情,纸上谈兵。

这种事在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且我对他们预算、工地情况一无所知,不可能只凭感觉下结论。于是我让徒弟向上汇报,安排我去工地进行实地的现场勘察,并召集好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资料员、预算员等),以便届时一并讨论会诊(如有公司的高层参加,则最好不过)。

下面就整个调研过程和大家一起作个分享,希望对同行们尤其是年轻的预算员们有所帮助。

实地勘察情况

工程座落在山坡下,部分为炸掉的山坡切土。从炸掉的切面看,有土层、岩石层,也有三明治式的夹层(土层→岩石→土层)。岩石大部是青色尚未发育的微风化岩,也有颜色略黄的岩石(虽有发育,但也属于微风化岩),前者占比例居多,在定额上可归类为特坚石。

从整个切面来看,未见石洞和溶洞,岩石间的岩缝少而小。结合地勘资料,我的感觉是:地质不算复杂,但也不单纯,并不单一的地质结构对旋挖有一定的影响。

地勘资料

查阅地勘资料,显示的地质与看到的山坡切土基本相同。可能由于整体地质良好,业主提供的地勘资料不是一桩一地勘,这对旋挖判断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在地质不好或地质复杂山地上的基础(如:贵州、广西的卡斯特地质),很多的是一桩一地勘报告,甚至是必须一桩一地勘。

桩基情况

图纸设计的桩大部为Φ的端承桩,少量的Φ,只有数根Φ的桩。经了解,大部已完桩的深度在10~12米左右,从中可佐证当地的地质确实很稳定。

亏本因素会诊

勘察了解完现场,浏览完地勘资料、预算、旋挖分包合同和技术资料后,即行亏本原因分析会诊:

亏本因素——市场因素

由于在某市极少出现旋挖桩,除了书本的认知外,整个公司的人均未见识过旋挖桩。当地的市场成熟度很低,全市也没有几台旋挖机。低度的市场,没有竞争,造成市场整体价格偏高。

亏本因素——设计因素

由于前面说到的不是一桩一地勘报告,有三明治式的夹层地质,许多无需桩基的独立基础,开挖后未见岩石持力层,下挖又不具备条件,上报后,设计将其改为桩基。

还有的开挖后虽然见到岩石,但破岩后还未到嵌岩深度,又出现土层,在不具备继续下挖的情况下,设计又将其改为桩基。

基础的变更,旋挖机坡上坡下频频移动,施工效率大降,旋挖成本变大。

亏本因素——技术因素

1、使用的旋挖机为一台老旧型旋挖机,此等功率旋挖机,适用于泥质或强风化岩地质,微风化的青岗砂岩(特坚石),小牛拉大车,又由于机械老旧,机械故障频繁,施工效益极低,为旋挖分包单价居高不下的主因(当我分析到这里时,项目经理当场拍案:难怪三天两头修机器!);

2、由于机械功率太小,中间遇到很多半边岩孔桩,即:同一水平截面,有岩有土。旋挖时因承压不匀,钻头向松软的土质部位偏离,造成偏孔(见图一),严重的会造成钻头无法拔出,加上钻机功率又小,无法旋挖。

补救措施也值得商榷:大开挖后用挖机镐头打掉岩石,再用级配泥土分层回填夯实,工程量很大。这工艺还不能偷工减料,如夯实不严,二次旋挖时将出现垮孔塌方,不能胡来。二来如回填的不合要求,桩四周的松土将严重影响对桩的约束力,桩的侧向刚度大受影响,甲方监理不同意。这种处理纯属施工方原因,根本没有签证的理由,成本的增加实为不得已。

遇半边岩后,桩机只得移机他桩,回填结束后,再从头开始。原先的旋挖成了无效施工,如让旋挖人自行负责,本就微利的他宁可不干。这是旋挖成本增加很主要的原因之一。

3、众所周知,旋挖机施工需配备汽车吊和挖掘机,由于旋挖机功率小,旋挖效率低,再加上频繁周转,配备的汽车吊和挖掘机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汽车吊,使用效率极低(挖掘机有时还能另作它用),这是一般人所忽的隐形成本,也是旋挖老板中途加价的理由。

所以机械选择的严重失误,是亏本的第一主因。其实,这样的岩石层,由于桩的直径只有Ф,如换成的机型,钻速快,效率高,挖掘机、汽车吊的使用率大大提高,机械费虽高,但在倍数的效率下,综合成本反而会大幅降低。

亏本因素——预算因素

1、漏算旋挖出土方、石碴的运输费(内运或外运输)。由于旋挖桩机不具备直接装车的功能,旋挖出的碴土内运或外运,还应另行计算挖土装车费。同时,因为挖的是旋挖出的松土,理论上还应计算松散系数;

2、少算空桩成孔(见图2、3),观察场地情况,业主爆破后的地面高低不平,许多爆破后的原始地面高出要求标高,虽说桩顶标高是固定的,但原始地面标高提高后,增加了空桩成孔旋挖量。虽说此量不大(需注意的是:旋挖岩石,单价很贵),但至少说明预算与现场的脱节,同时也说明了方案与资料尚不完善;

3、只考虑了旋挖机的进退场台班,由于对旋挖桩的工艺不了解,加上与现场的脱节,未考虑挖掘机与汽车吊的进退场台班。

原因归纳

由此可见,市场因素与机械的选择为旋挖桩亏损的主要原因。前者无法左右,而后者是纯粹的失误,两者占了亏损因素的七成。按预算价原本可以保本,甚至有宽裕,但实际却超出预算,这真不是预算员的错!

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资料不全,部门之间脱节,预算脱离现场……预算的少算除了占比很小技术性漏算外,与公司的技术管理体系不无关系。按实结算的项目,现场竟然没有设置预算员。旋挖桩在当地本就很冷门,陌生的东西再加上参与又少,感性认知匮乏,细节的漏算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市场也好,管理也罢,最根本是人才的缺乏。公司没有经济头脑的经营人才,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条线。一句话,缺少一个懂施工、懂预算且能协调各部资源的整体运筹人。

写在最后的建议

桩基施工结束后,除了能见的桩顶外,其余都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若施工过程结算收集不到位,结算时就会扯皮,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吃亏的往往是弱势的施工方。针对结算资料及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

1、备好“赶狗棒”,完善、补齐孔桩各旋挖段的土质及标高的描述资料,并例举了一极端夸张情况下的记录示意(见图4);

图3

2、补齐、完善业主移交的自然地坪标高记录;

3、补齐旋挖土的运输资料;

4、目前没有发生跨孔(塌方)现象,但一旦桩基在两岩石缝隙的土层中,则可能出现垮空塌方,如何处理就显得相当重要,也直接影响到预算;

5、本地的地下水位在-60米以下,根本不存在地下水问题。但由于工程坐落在山地,一旦遇到雨季,不排除山上岩缝的涌水。如遇这样的情况,抽水的计价约定就显得很重要,同时还需浇筑水下混凝土,提前预案才能占得主动。

6、较大的问题出在技术资料上,如“桩基础钢筋笼隐蔽验收台帐、孔桩成孔隐蔽检查记录”的标高、深度、见岩等数据与“工程现场收方记录”不吻合,为竣工结算之最大隐患。

资料员做资料时应先与预算核对数据然后填写,形成闭环,不能有丝毫差错。预算与技术资料随时沟通,技术上一旦形成了预算需要的资料,应及时复印转交其中的一份给预算保留。

7、尤其注意:旋挖机读数记录与实物工程量的吻合,杜绝出现数字逻辑错误(如:钻土层的时间、钻数比钻岩石的还大;本次进尺数与原始记录的标高完全不同),不能肆意乱填。若想吹牛,也要注意吹牛逻辑;(见下表)

8、系统与配合:

现场与桩基班组的配合。现场管理应向桩基施工班组做全面具体的交底,旋挖班组在施工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反映汇报,互通有无;预算与技术的配合、预算与现场资料的配合;甲方、监理、地勘、乙方四方的配合。

总之,工程的结算资料收集与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单的一个部门的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竣工结算(这类按实结算的工程,尤其重要);

注意时效性,收集过程中应及时通知甲方,甲方不参与过程,就不知内在的原因,过后发现资料数据太大,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怕担责不敢签字。

最大问题出在:对桩基结算所需的具体资料没有与甲方约定。资料的收集应按约定好的名录进行,否则,你一厢情愿资料做得再全,他方始终有借口与理由找茬。

当下现状,很多审计认识不足,只知道扣钱,有些扣钱的理由匪夷所思、瞠目结舌。

所以,作为过程记录的可追溯性资料必须合法、有效、齐全,这尤为重要。岩石上的旋挖桩单价很贵,务必谨慎,要用审计的思维、最坏处的打算去收集整理。

来源:广联达造价圈(gld-zjq),作者黄燕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