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天朗气清,南海东部蔚蓝海面上,海洋石油工作者们在“南海二号”钻井平台上将钻井仪器缓缓入井,探寻埋藏在海床以下数千米地层里的“油龙”。10月9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作业现场传来消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璇玑”系统在惠州油田区块自营探井项目中圆满完成12.25寸井眼轨迹控制及随钻实时测井作业,实现了“璇玑”大尺寸系列工具的首次“合演”,标志着我国定向随钻测井技术取得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闻着”油味钻,哪里有油去哪里
据了解,“璇玑”系统是国家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该项技术横跨20多个学科,涉及多道高端工艺,其技术尖端、制造难,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历时7年完成攻坚突破,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摆脱了20多年来对国外高端石油钻井技术的依赖。
“璇玑”,即中国海油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地下几千米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甚至在不足一米的薄油层中穿行米以上,是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钻测井利器。
“这就好比在钻头上装了一个智能实验室,哪里有油,有多少,地质状况怎么样,钻头摸得一清二楚,就等于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这个专业名称做了通俗介绍,有媒体形象地称之为“贪吃蛇”,还有人说它像“小蜜蜂”,哪里有油就去哪里,将油藏“吃干榨净”。
目前,“璇玑”系统家族已由单一井眼尺寸规格的工具,发展为型、型、/型、非标型等多尺寸全系列仪器,形成了多种类、多尺寸的“谱系化”系统。
本次作业首次采用“璇玑”系统全国产化自主设备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共计发现并投产油田12个,形成惠州—西江油田群,已成为南海东部地区的重要产能支撑点。本次作业构造处在珠江组上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含砂率较低,且面临地层软、造斜率低等不利因素。
为此,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作业和专家技术支持小组,制订了“验证、作业、判断”构架作业模式,现场作业团队在海上平台经过持续四天昼夜奋战,最终顺利完成此次海上测井作业。
据了解,本次作业首次采用“璇玑”系统全国产化自主设备,实现了随钻伽马、电磁波电阻率、方位岩性密度、补偿热中子、旋转导向、高速脉冲器全自主作业。其中,高速率脉冲器能实时上传井下测井数据、井眼轨迹、工程参数等到地面系统,让井下到地面实时数据传输通道高速化,可对钻井风险进行有效监控,为勘探油气资源提供实时决策依据,有效降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成本。作业过程中实时传输速率达6比特/秒,解码率%,作业时效%,随钻测井曲线质量良好,旋转导向轨迹控制精确。
据悉,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年4月在广东佛山建成并投产我国首条“璇玑”系统智能加工生产线,实现“璇玑”高端机加工工艺能力全覆盖,预计年内可交付百串全尺寸、多功能“璇玑”核心机加工件,为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充足装备保障。
截至目前,“璇玑”系统已在渤海、南海、东海和陆地主要油气田应用,并陆续登陆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尺超百万米,作业成功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姚嘉莉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