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由江苏卫视播出、聚仁影视出品、六个核桃独家冠名的国内首档Z世代双向成长破圈竞技真人秀《超脑少年团》第二季迎来了收官。
作为节目制作方聚仁影视在脑力赛道的王牌系列节目,第二季《超脑少年团》依旧“烧脑”,在不少观众眼中,这档节目还可以叫“别人家的孩子·大型哇哦现场”或者“被六边形05后降维打击实录”。
不过,仅以这个视角来围观一群“超脑少年”,可能有些辜负节目的良苦用心了。相比起以前出现在脑力节目里遥不可及的“天才”与“学神”们,本季《超脑少年团》挑选的12位少年,都是大家可以拿来作为榜样的邻家学霸。与其说是天赋成就了他们,更不如说是优质的家庭教育呵护了他们、滋养了他们、托举了他们。
而节目主题——“灵光一现,世界改变”也有着一语双光之意,既指节目中陪伴少年们的可爱“灵光”形象,又指少年们聪明灵光的脑力,活泼有趣的关卡设计和挑战项目贯穿了整季节目。
三分钟还原快递单被涂隐私信息、用废弃零件造一个电视机、挑战猫脸识别喂食器、制作图传接收器帮助实验人员锁定六颗“金核桃”……十期节目,十个大人世界的难题,十次孩子视角的尝试与挑战。十二位“超脑小勇士”用热情、求知、好奇及对战胜难题的渴求,一次次在舞台上解锁超乎大人想象的成就。
在“鸡娃焦虑”困扰无数父母的当下,《超脑少年团》也在讨论教育,但是另辟蹊径。集结了一帮各自学校里的“学霸”少年,却不断地通过他们向观众展现一个人多维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整季的节目,都在以熨贴人心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试图帮助大家进行教育的思维重建和格局重塑——培养超脑少年的第一步,是不圈养他们的大脑。诚如节目制作方聚仁影视多年以来的公司愿景,《超脑少年团》也一直在用爱与陪伴去呵护少年人的成长与选择。
唤醒面向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项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结果惹人深思:92.7%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变得如此逼仄和单一?
本季《超脑少年团》突破传统脑力节目只注重脑力竞技的桎梏,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身为头部智娱节目的三大主张:第一,立足现实生活;第二,链接未来需求;第三,鼓励开放思维。
回首整季节目,少年们在“灵光岛”遇到的所有任务,都需要调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常识,去理解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任务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模板,“刷题”在这里完全失灵。正因如此,那些尽情放飞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惊喜场面,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童真和快乐。在科技飞速发展、AI技术走进各行各业的现如今,《超脑少年团》告诉我们,无论未来我们会花多少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未来需要被改变的依旧是一个物理的世界。所以,孩子们的编程能力很重要,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的体力和动手能力也同样重要。
谁能想到无处不在的快递竟能成为一道脑力题目?小选手禹芮霖仅用3分钟时间,就从快递单上残缺不全的电话、邮编、地址中,推理出了用户收件地址。
直面“虚设人设”的现实议题,少年们结合各种生活常识完成了一场“真假朋友圈辨别挑战”。借助有趣的社会实验,“社交大讨论”火热上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多观众可能完全不敢相信,孩子们能用一堆废弃零件,从焊接、连电路、写代码……直到成功造出一台电视机!
科技能为养宠物带来什么?《超脑少年团》把“喵星人”请进节目,邀请少年们动手制作AI猫脸识别喂食器。利用简陋的条件,几个小学、初中小朋友仅用一小时,就完成了这项巧妙又暖心的人工智能产品。
最后一期挑战为两季以来难度最大。本场比赛中,节目冠名企业“六个核桃”为“灵光岛”送来颗优质核桃,其中6颗为制作核桃乳所使用的最为珍贵的“金核桃”。根据规则,少年们在90秒限时观察核桃林后,通过制作图传接收器,获取“电子守卫人”拍摄的画面,然后帮助实验人员锁定6颗“金核桃”的位置。这不就是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兴应用场景吗?
除了强调脑力能力的生活场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本季《超脑少年团》还在“丛林秘境”“星球平衡”“三人四脚”“磁场攀岩”及通过运输六个核桃罐来完成任务的“拉力叠叠塔”等挑战项目中,涉及了体能、美育等综合性的个人素质维度。制作方聚仁影视不仅通过各种巧思设计让节目冠名方“六个核桃”深度参与了本季的比赛项目,也在不断变换形式的团队作战中,让少年们懂得在发挥个人最大能量的同时,积极适应团队协作,身体力行地实现知行合一非常重要。
孩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个宏大的话题,也是时代性的发问。在当下这样一个空前重视教育的中国社会,太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积累,却让他们缺失了对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憧憬。《超脑少年团》最显可贵的一点,就是为孩子们积极搭建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平台,并让他们在真刀实枪的趣味挑战中,获得探索新识、参与社会、创造美好的快乐。
当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之于社会的价值和未来的意义,成长的目标感和驱动力不就在无形中养成了么?
不要定义他们,奇迹就会发生“人这一辈子,好奇心、胜负心、求知欲,以及个性、棱角最强的时候,就是这十几岁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要劝孩子们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什么”,这是《超脑少年团》最后一期节目中,几位“骑士队长”的一致感慨。
不要定义他们,奇迹就会发生——从始至终,《超脑少年团》都在娓娓道来这个教育的真谛。
节目中的“超脑小勇士”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编程,有的专攻硬件,有的思维缜密,有的具备大局意识。他们在一场又一场比赛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脑力、毅力、耐力、合作力等优良品质。不少观众由衷感慨: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这么优秀,离不开背后用耐心和微笑静待花开的智慧父母。
如何面对一个极具破坏性的“熊孩子”?
据杨博冲的妈妈分享,博冲两岁的时候就拿着螺丝刀拆开玩具电池盒换电池,三岁起拥有了专属工具箱,自己装玩具、修玩具、拆玩具是家常便饭,随着年龄长大,工具箱里的装备也越来越丰富,电钻、胶枪、电烙铁、电流表、各种钻头,甚至还有木头、锯和专业工作台……家里但凡博冲能看上的东西,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他都拆了个遍,不管能不能装回去,爸爸妈妈都不批评。有了扎实的“拆家童子功”,当他学习机器人后,如虎添翼。
杨妈妈说:“对于‘拆家’这种事,任其野蛮生长。其实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未知世界,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能拆家会拆家的熊孩子,真的绝酷!永远要相信每一个熊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吴涛的家长对孩子的“拆家”历程同样感触良多。当不再满足于玩具的拼装创作后,吴涛通过网络自学掌握了编程技术,开始琢磨动手制作自动窗帘、声控鱼缸等小作品,家里的许多物件都被他进行了人性化的改造。在制作《独居老人智能看护管家》这个集行动功能、交互功能、看护功能于一体的作品时,吴涛用了无数的材料和元件,前后花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和心血。
吴涛的家长对他“有想法,就动手”的拆家精神深感欣慰,虽然有时家里会被折腾得很乱,但看到孩子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增强,看到那旺盛的创造欲,他们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但其实更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的天花板。身为过来人,我们总喜欢以“为你好”的名义,修剪掉他们天赋的翅膀和探索的枝蔓,将他们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超脑少年团》让所有人从一群迎风奔跑的少年身上,看到了什么叫不可限量的未来,他们的步伐带着对认定的执着,毫无顾忌地向前奔跑着。
当意识到我们跑不过他们,应该怎么做呢?李莎旻子是这样回答的:“那就在后面追着光奔跑,守护、陪伴、支持、肯定……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光芒的小尾巴可以安心地放浪形骸着。”
当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从“准确定位家庭教育的父母责任”到“完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再到“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教育”……一幅以“指引”和“赋能”为关键词的家庭教育图景徐徐展开。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如何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