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姚文涛杨彪
年9月20日,医院城西院区的一场种植牙手术直播活动,引来了多万人围观,其中一台仅用了五分钟的种植牙环切手术,惊艳众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种植专家——医院城西院区副院长、名医馆团长龚正伟。
正如大家认识的一样,龚院长每天都辗转在种植中心和团队诊室之间。最忙的时候,一天10台,几乎全天都在种植中心的手术室内度过,而这就是他和他团队的日常。
他是一位已经从医二十年的口腔专家,靠技术说话是他从医二十年来不懈的追求。
学习是技术进步的源动力
性格沉稳、内敛的龚院长,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二十年。
医者仁心,身上穿着简单神圣的白大褂,肩上担着解决患者病痛的责任,手里拿着治疗牙病的专业工具。作为一名专业的口腔科医生,龚院长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让自身的专业技能更进一步。对于外出进修等学习的机会,龚院长非常珍惜。“这些都是难得的机会,医生必须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病症。”
而每次学成归来,他总能将所学、所想转化成患者有益的细节,运用于临床。
除了走出去学,科室里定期举行的病例业务研讨,龚院长也是认真对待。他说,作为一个诊疗团队,大家在一起讨论疑难病,针对性强,对提升科室临床诊疗能力大有帮助。
龚院长的临床接诊已相当繁忙,可他还是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就查文献,和院内医生们一起做临床研究,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坚持参加学术交流,还经常应邀去讲课,用龚院长的话来说,“娴熟的临床经验分享出去,最新的先进技术学习进来”。
器械改良成治愈复杂病症的“独门秘技”
伴随着历时5年的种植牙直播活动,无数观众跟随着龚院长,见证了医院城西院区在种植技术应用上的进步和突破。
数字化“导板”用于无牙颌患者后,医生可以得到更精准的种植位置。在术前,设计好种植体的位置及修复体的位置,利用导板把钻头定死卡住,得到更精确的种植位点。让种植修复取向更为完美。
近两年,种植从数字化导板升级到数字化导航技术之后,可以在术中利用自由手的优势来跟着医生术前预设好的轨迹,把种植体植入到最理想的位置。
全国最先运用数字化导航导板技术的口腔专家之一还算不上龚院长的“个人特色”。牙科,是技术上的操作。龚院长在牙科里推崇“匠人精神”。因为在操作中会有很精细的操作,而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操作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往往可以更好的治疗病患。
通过“器械改良”,用“独门秘技”治疗疑难病患才是龚院长独特的“个人魅力”。
“没有最微创,只有更微创”。——龚院长自己动手改装器械,为患者顺利取出上颌窦断根。从桐乡赶来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李先生在一家诊所拔牙不小心断了根,断根还跑进了上颌窦。这种情况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发上颌窦炎,导致发炎一侧肿痛。为此,李先生跑医院,不过医生给出的建议都是要“住院从颊侧开窗取出”,创伤大不说,还需要全麻。
最后李先生辗转来到医院城西院区,“没事,不要担心,做个门诊手术就好了,”为其接诊的龚正伟副院长当时这样告诉他。
“我们用自己改装的器械,在特殊光源的配合下,把留在患者上颌窦中的断根从拔牙的创口处取了出来,一点都没有增加患者的创伤。”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不到10分钟,李先生术后当天就回家了,也可以照常吃喝。
采访中,龚院长介绍说,这样的手术一年会碰到4、5例,术后回访中患者的反应都不错。
正因为如此,说起上颌窦取断根,尤其是上颌窦底微创提升术等复杂口腔诊疗技术方面,龚正伟副院长名声在外。
也是因为这一门独家器械改良技艺,年年底,龚正伟副院长还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第九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快准好”!用精湛技术提升患者幸福感
在杭口,说起牙齿种植,城西院区种植牙专家团队首屈一指,龚院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龚院长的这种专研精神,使得他的精湛医术,在院内外得到“快准好”的赞誉;也因为他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患者口腔疾病得到完善的治疗,高技术和好口碑,受到大家的认可与追随。这其中就有一位经朋友介绍来找龚院长看牙的患者郭女士。
60多岁的郭女士在早年间右上后牙缺失多年,一直在用左侧咀嚼,导致左侧原外院做的烤瓷冠桥不舒服。因右侧缺失牙位骨条件太差,再往上就是上颌窦窦腔,外院说如果进行种植牙修复,就要进行复杂、创伤较大的上颌窦底外提升手术。
因为害怕,郭女士一直不敢种牙,偶然机会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龚院长处。龚院长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后为她制定了种植方案:种三颗种植体修复三颗牙。而郭女士最担心的手术,经龚院长及其医护团队耐心的沟通和解释,为她制定出更好的微创手术方式:使用创伤更小的内提升来完成。
“常规的上颌窦底外提升手术,是要从颊侧开窗,创伤较大。”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就避免了经颊侧骨壁开窗以完成窦底提升,使患者更容易接受。龚院长介绍说,“通俗的来讲,就是在需种植牙的位置打一个小孔(种植窝),直接从这个小孔里面把上颌窦底粘膜给抬升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再将骨移植材料植入提升空间内完成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微创是关键,从而让患者的舒适度最佳。”
郭女士完全信任龚院长,手术进行也非常顺利,并没有意想中的强烈术后反应和大创伤,当时郭女士非常满意。对于后期修复,郭女士也完全战胜了对看牙的恐惧,牙齿修复完成后,郭女士也表示,吃东西非常方便,幸福感提升很多,一个劲儿的夸赞龚院长技术好。
细致、专业、合作,用心为患者排忧解难
不管是上颌窦区取断根还是上颌窦底微创提升术,都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上颌窦解剖结构的足够了解。
被问及“有什么专业技巧”时,龚院长谦虚的说,“关键还是细致、用心。其实,每一个顺利完成、让患者满意的病例,都离不开团队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
龚院长的这份谦逊,遇事认真负责、刻苦专研的态度也影响着其团队的医护人员。
当被问到说说“你们自身觉得龚院长团队有什么特色”时,团员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和谐吧!团队不是人多,是心齐。”
正是这份心齐,团队医护人员在龚院长的带领与影响下,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在专业上锲而不舍,能轻松解决常见口腔疾病,对于复杂病例抽丝剥茧,为患者排忧解难。
古人有训: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为医者,厚德、仁心、精业,一样不可少。”龚院长说,这是传承。但是传承不等于守旧,也要创新,精尖的新设备,先进的新技术都要学以致用。“靠技术说话”是龚院长工作室团队的代名词,为此,龚院长团队还引进了3shape真彩口内扫描仪,通过3shape数字扫描,可以轻松舒适的取得牙齿模型,并让技师直观的看到了牙齿颜色,告别传统托盘取模带来的不适。
“医学发展快,技术不断更新,不学、不运用肯定跟不上。”龚院长说,每一次新技术的更新,受益的肯定是患者,“能让患者的诊疗感受和治疗结果最优化,任何困难的克服都是值得的!”这也是龚院长不断“逼着”自己和团队成员们学习、专研的动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