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参玉都主张鉴定和田子玉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没什么捷径可走。这主要还是为了让大家扎实地走正路,可到了现实生活中甄别子玉的真伪总还是有点小窍门儿的,虽非正道,但如果细心品味,其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和田子玉的奥妙之处。
时下我们鉴定和田子玉大多着眼于皮色、毛孔、玉质、沁入物等特征,但这必然需要加以时日积累经验。假东西看多了,真东西也熟悉了,在瞧喷砂毛孔就会觉得生硬不自然,再看染制的皮色就会觉得刺眼,细品那玉质也会感到厚重感不足。
可想要达到这一境界不但需要自己勤学苦练,还得要身边具备大量的实物过眼,又有良师益友从旁指点,各种机缘配合之下,才可能逐步地养成一双慧眼。如此想来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此奇遇。
(一)自我催眠法
而有个办法却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帮您提升眼力,识别子玉的真伪。条件在于它主要适用于和田子玉原石与留有大面积原皮的和田玉独子雕件上。具体操作时我们仅需要用手遮挡住雕工局部,然后眯起眼来由远及近的观察。
此刻你的脑海中要尽量忘记它是一颗和田玉,而全然将之视作一枚普通的鹅卵石,假想自己是在溪水中赤足玩耍,刚好踩到了这个小石子,你觉得它出现在那里正常吗?如果你的直觉认为它与这周边的环境全无违和感,那它是天然和田子玉的可能性极大。
这种不甚科学,全凭感觉的子玉鉴定方法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与缺陷,但这背后隐藏着和田子玉的本质就是山料经冰川作用由山体剥落风化,又经河流多年冲刷磨砺形成了本质问题。无论其如今身价几何,它终究还是以和田玉为基材的磨石蛋而已。
(二)打孔免费鉴定法
说到这种子玉鉴定方法十分有趣儿,这还是我早年徜徉于玉龙喀什河边之时,偶然发觉的。平日初学者们可能都喜欢收集子玉原石拼凑手串,可大家买到的多数还没有打孔,巴扎附近必然有些专司此业的小作坊。
我记得早年间一颗小子玉打贯穿孔是两元,而一枚同等大小的山料打孔则收费五角。见到这一情形我最初还有些不解,后来从旁询问匠人,得到的回答是子玉的孔比山料难打,费钻头也费工夫。
我觉得这事情有点意思,于是又专门买了些不同产状的小玉料,故意去打孔做实验。也不和人家说明是什么料子,结果到了收费时,对方的开价与我的判断惊人的一致。那时我突发奇想,这岂不是一种另类的子玉鉴定手段?
而且因为我们平常仅是靠视觉与触觉鉴别子玉,而这种利用钻头、砣头分辨真伪的方法显然更为直击本质。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和田玉打孔的价格也上涨了数倍,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这种手段来对子玉进行认定。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和田子玉质地的坚韧,其耐久性自也与山料有着天渊之别。当然大家的生活中未必存在着这种方便条件,那么我建议诸位如果真心喜欢和田玉的话,不妨买一台小吊机,尝试着学习玉石雕刻,亲自上手,用工具真实地感知山料与子玉的差距,惟其如此才可从切搓琢磨中体会到和田子玉的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