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碗绝技消失在城乡的绝活,上升为锔嵌工艺

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特别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假如是铁锅、木盆、补衣服、修鞋子等等坏了都可以自己或找匠人修好。瓷器、陶器坏了,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扔掉了事。其实在过去的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把碗补起来,修好后继续使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时候的中国农村都非常的困难,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环境中,想买一个物件那都得好好盘算盘算,能修的尽量修,一切为节约开支做打算。所以,在老百姓空里的破碗只要不碎,大多可以找匠人补,这门手艺估计也有上千年历史。

在中国旧时代的乡镇、乡村里的集市上,只要补锅匠有周期性出现在市面上,大家都会拿出家里的坏了的铁锅、铁盆、破碗等物品把他团团围住。其中补铁锅算是非常的简单,一会就完成了。

补碗,又名锔碗,是非常费事的事情,因为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所以才会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歇后语出现。匠人先用一根绳子把破碗捆扎好,用很小的钻头,在两块破碗上打上对应的小洞,再用小锤子将蚂蝗攀(铆钉)的两个头,紧紧嵌入破纹理上对应的小洞。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个

补碗在技术中,敲击很讲巧劲,用力要平均,用力重了,碗要破,不重,则蚂蝗攀嵌不进小洞,一只破碗一般需要五六只或更多的蚂蝗攀,才能补结实,蚂蝗攀宛如趴在碗上的蜈蚣,补好的碗,即使盛上水,也不会漏。

锔碗工具

这种手艺活,很讲究精巧,首先所打小洞的大小、深度应该小于蚂蝗攀两个头的大小和长度,破碗纹理对应的小洞距离和蚂蝗攀的长度一致,不然蚂蝗攀就和小洞配合就不紧凑,补不牢固要漏水的。最后用小紫铜锤敲击蚂蝗攀两头。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个破裂的花瓶、一只摔烂的瓷碗、一把漏水的茶壶、一枚断开的镯子在锔匠手上很快就修补完整了。

锔碗上升为锔嵌的手工艺术

到了民国年间,补碗简直登峰造极,很多收藏者是为了营造收藏艺术品的需要,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饰包嵌,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图据网络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