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贫困户来个约定第一书记的扶贫招儿

白癜风能治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盛夏时节,雨后初霁,山村如画。

在被戏称为“省尾”的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隆林各族自治县大山深处,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隆林者浪乡么窝村第一书记申卫华在崎岖山路上前行着。他要去村民王小凉家,了解黄金百香果销售的情况。

“这片土地与我有缘,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小的约定

时间回到年,也是7月的一个早上。天气晴好,是个出门干活的好日子。申卫华走进贫困户王小凉家里,闻到满屋子酒气。叫了好几声,王小凉才一身酒气地从里屋探出头来———这是第三次看到他一大早宿醉。申卫华压着心里的火,问:“你门前的土坎都快塌到房檐了,不想砌个挡墙扩宽院坝吗?”

“想啊……但没钱买水泥。”王小凉耷拉着眼皮说。

“如果你改掉天天晚上喝酒、白天醉睡大半天这个坏习惯,我出钱帮你买一吨水泥。考验期15天,我会天天来监督。”申卫华知道,要培养群众的内生自觉,从改掉一些习以为常的小陋习开始。

走访么窝全村9个自然屯户贫困户后,申卫华决定,首要任务是在贫困户心中培植一种自我改变的内生自觉。“如果贫困群众没有内生自觉,一切努力都是拉牛上树。”

见王小凉还在犹豫,妻子忍不住骂起来:“王小凉,你还在犹豫什么?给孩子做个榜样吧,她快上小学了……”

“那我……试试。”

第二天开始,申卫华天天到王小凉家点卯,看他有没有醉酒,了解他一天的劳作情况。

15天,王小凉虽然也喝过几次酒,但没醉,能正常干活。于是,申卫华按约定给了他一吨水泥。

10月底,王小凉家院坝的挡土墙已砌好。他高兴地向申卫华汇报:已经三个月没醉酒了。

申卫华又跟他约定——坚持到年底不醉酒,再帮他租5亩地种黄金百香果,并帮他销售。

“好!保证做到。”王小凉这次答应得很爽快。

其实,申卫华约定的不止王小凉一个人。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约定,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就像一个个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贫困群众心中激起的不仅是浪花,还有一圈圈扩散的涟漪,影响着一个个群众,带动着一个个寨子,让他们从心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群众的事都是要紧事

“九转玄关入弄桑,青杉绿竹作华裳,旧貌新颜话村屯,脱贫攻坚路未央。”

年3月,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隆林新州镇弄桑村第一书记韦明看到弄桑的村容村貌后,不由得感叹一番。

弄桑坐落在县道两旁,种有亩杉木。但这个地理优势明显的村庄,却还有96户贫困户,占据整村的近四分之一。经过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两年的帮扶,虽然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变,但要在最后几个月整村脱贫摘帽,还有很多事要做。

初到弄桑的韦明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时,倍感压力。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找准脱贫路子,韦明很快进入角色。与村干部、党员、困难群众打成一片,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逐一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便于走屯串户,刚到弄桑他就自掏腰包买了一辆踏板摩托车。这个举动,让乡亲们感到来了一个踏实干事的好书记。

“无论大事小事,群众的事都是要紧事。”

这是韦明在个人总结中写下的一句话。为了践行这句话,他到各村屯走访时,都会把群众需要解决的事情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设法解决。

敢豪屯因水柜纠纷引起水管年久失修,影响整屯供水,他立即申请资金帮助解决;

同样屯的田地远离寨子又不通路,他使用第一书记经费修建了产业路;

医院的水库枯水期无水饮用,他设法联系水车给百姓送水;

有两名双目失明的贫困户老大娘没法到县城认定办理残疾证,医院做了特殊认证;

村部球场戏台建设用地上有贫困户种植的桑叶来不及收割,他跑到周边小桑蚕培育基地,协调置换了一块同样的桑叶地,确保群众不受一点损失……

踏踏实实做了这一桩桩小事,韦明与群众的距离近了亲了。

我把芳华献给你

脱贫攻坚攻城拔寨阶段,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打通“最后一公里”尤为关键。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隆林克长乡大庆村第一书记杨烦烦去年3月到任后,走的第一条路就是大庆村龙科响屯上寨的羊肠小道———这多米的上坡路,成了上寨脱贫的最后“半公里”。因为这“半公里”没通,上寨16户人家,15户是贫困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物资、修建房子的建筑材料,都得靠马驮运上山,日子过得艰难。

切身体会了百姓之苦的杨烦烦,决定从打通这“半公里”开始,为大庆百姓办第一件实事。他和工作队员、开路先锋李志球在村里东奔西走,调研走访,发动群众,走烂了两双鞋。

最终,杨烦烦通过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申请到20万元扶持资金。李志球主动联系,带领工程队开始修路———但这路修得不易。打断了两个钻头的施工队一度想撒手不干。

10月,“半公里”打通。年底,上寨1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杨烦烦兴冲冲制作了电子相册发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