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作为年收官之作,“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走进西南石油大学。本次活动围绕西南石油大学在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资源与成果,为成都产业功能区、企业与西南石油大学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推进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家们参观实验室
据了解,在本场活动中,西南石油大学5个项目路演团队、50个科研成果团队以及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成都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等9个相关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代表与近百家企业实现了项科研成果和20项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9个校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达万。
“校企双进”实现精准对接
5项创新成果亮相2家企业发布需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校则是创新的源头活水。通过“校企双进”牵线搭桥,高校可以快速把技术推向市场,企业也能获得更好的技术发展,让双方不再“雾里看花”。在精准对接会现场,围绕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装备制造领域,西南石油大学展示了5项创新成果,2家企业进行了需求发布,实现高质量精准对接。
“我们西南石油大学的钻头研究水平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迎新介绍,大学拥有7项金刚石钻头新技术待转化,包括交叉刮切PDC钻头、PDC-牙轮复合钻头、定向钻井金刚石钻头、串行布齿PDC钻头、砾石层长寿命PDC钻头、高温地热井PDC钻头、定向随钻扩孔PDC钻头等。“钻头不到,石油不冒”,他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尽快转化,为社会造福。
活动主会场
“基础材料仍然受制于人,使得我们在科技路上还有一些困难。”在活动现场,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邢云亮带来了一款年轻的高性能材料——苯并噁嗪。该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尺寸稳定、低介电性、高耐热性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该创业团队还是国际首个苯并噁嗪结构、制备工艺核心专利拥有者。
“通过校企双进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前沿技术,这为公司后续的业务打下了基础。今天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希望实现技术合作,强强联合。”四川中曼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是第三次参加“校企双进”活动,今日现场发布了精准需求,希望与高校共同攻克技术难题。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地下检测设备等领域,还有很多技术被国外垄断,这需要企业与高校共同努力。”高校在纯理论研究上有优势,但技术只有真正拿到企业上应用,才能知道成本及技术的优势所在。
总金额达万元
9个校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在本次活动上,成都佳琛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成都西南石大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益丰鑫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川石·克悦达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四川宝石机械石油钻头责任有限公司等与西南石油大学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超过万元。
作为此次签约方之一的益丰鑫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石油、天然气等燃气管道的安全检测。此次与西南石油大学签订燃气智慧检测技术研究所共建协议,将利用西南石油大学在科研、技术、人才上的资源与优势,推动高端装备研究。益丰鑫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向真形容此次签约是“一拍即合”,并指出“利用西南石油大学在高端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对我们公司业务未来发展帮助非常大。”
而以石油钻井工具及装备制造研发为主要业务的四川宝石机械石油钻头责任有限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完成了“一种具有交变切削轨迹的PDC钻头工具专利技术转让”。在活动现场,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学校,产学研模式有利于双方实现共赢。通过校企合作,将在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速提效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也希望未来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能够与西南石油大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探访重点实验室、逛科技成果超市
发现一大波“硬科技”
在本次“校企双进”西南石油大学专场活动上,企业家们还一起探访了西南石油大学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超市。
深入实验室,企业家们参观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距离了解了西南石油大学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装备制造领域40项优质科技成果。
据介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技术体系已成为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实验研究基地之一。此外,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装备领域研发的重要基地,围绕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在油气装备研究上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科技成果超市,一套钻井模拟培训系统十分“吸睛”。这套系统可以完成下钻、钻进、井控,常见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处理等培训。通过精准的数学物理模型与模拟钻井工程作业中各参数的变化,并配合逼真的三维的动画场景,达到与实际钻井作业相关的效果。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邓文博
编辑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