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K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二: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1:孔口高程误差的原因:
①: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
②:施工过程中废渣不断堆积;
③:采取措施:
a: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地质探孔孔口绝对高程;
b:每根桩开孔前准确测定桩孔孔口绝对高程;
2:钻孔深度的误差:
①:地勘采用相对高程和施工采用绝对高程的问题。
②:孔深测量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底面2/3钻头;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
③:端承桩
a: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准,不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
b:钻孔达到持力层后,取样鉴定;
三:孔径误差
2:机械问题
①错用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
②对于直径~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是合理的。
③措施:每根桩孔开孔前应检查钻头,实行签证手续。
四: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安装问题
①场地平整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
②场地密实度差,钻进过程不均匀沉降;
2:机械问题
①钻头:翼板磨损不一,受力不均;
②钻杆:钻杆弯曲;
③接头:接头间隙大;
3:地质问题:遇软弱土层交接或倾斜岩面,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匀;
五:塌孔与缩径
六: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
1: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
2:非岩石类判别:地质资料、现场取样综合判断;
3:强(中)风化岩判别:
①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钻机受力、钻杆抖动、孔口捞样综合判断;
②必要时原位取芯验证;
七: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
2: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过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粘度和稠度偏小,沙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
八: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1:混凝土问题
①:配合比设计;
②:缓凝剂:初凝和终凝时间和单桩灌注时间的关系;
③:和易性、坍落度:防止灌注过程离析和堵管;
④:现场工作
a:混凝土现场试配工作;
b:现场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搅拌时间;
2: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①: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
②: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0m;
③:初灌量:
a: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
b: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
3:灌注混凝土时堵管
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5: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现场控制配合比;
②:搅拌时间不够:掌握好搅拌时间和和易性;
③:水泥质量差:水泥进场检验等;
6: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7: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九、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
1:若刚开灌不久,拔起导管和钢筋笼,重新成孔、清孔、安笼、安管和灌注。(从头再来)
2:拔管再灌:此法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3:超过初凝时间,接口处理,重新灌注。已灌混凝土强度达到C15后,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