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车身的安全性,大家肯定会想到车身钢材要厚、刚性要好、防撞钢梁要结实、被动安全配置要丰富等等。
其实汽车车身安全还与它的整体框架也息息相关,也就是销售经常跟们介绍的A柱、B柱、C柱、D柱。
虽然很多朋友经常听见这个说法,但就是有样学样地跟着叫而已,至于具体的差别分不清楚了。
昨天我带一客户去买车,他就只知道A柱,后面的三条柱子他就分不清楚了,我想应该还有不少朋友也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吧。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与A柱、B柱、C柱、D柱之间有关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又是怎么区分的?
A柱(A-pillar)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驾驶车辆时会遮挡一部分转弯视野,尤其是左转弯,所以讨论得比较多一些。
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两侧两扇门之间的那根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从内侧看就是安全带所在的柱子。
B柱不但支撑车顶盖,还要承受前、后车门的支撑力,同时还要装置一些附加零部件,例如前排座位的安全带,还有穿电线线束等,所以B柱大都有外凸半径,以保证有较好的力传递性能。
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A柱、B柱的材质,以前它们一般都是用普通钢材,近几年很多比较注重安全的车企开始采用“热成型硼钢”了。
其中热成型是处理钢材的技术(过程),而硼钢是以硼为主要合金化元素的钢,经过热处理后硼钢的硬度可达到MPa以上,是普通钢材的4倍。
热成形钢技术是指将钢材经过°C的高温加热之后一次成形,又迅速冷却从而全面提升钢的强度,屈服度可达Mpa之高,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
把这种材料用在车身上,在车身重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情况下,承受力却提高了30%,使汽车的刚强度达到全新水准,在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达到五星级标准。
原来热成型钢的原材料为欧洲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和安赛洛-米塔尔的专利产品,所有钢板均需从欧洲进口,不过早在年的时候中国就有超过10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了。
硼钢(boronsteel)又称硼处理钢,其强度、韧性和耐磨性都优于普通钢材,早期的坦克、装甲车和潜艇都是用它,直到后来有更轻、更坚固的材料出现才取代了硼钢。
现在的硼钢被广泛运用在机床的刀头、采矿机的钻头上等,而运用在汽车的底盘和车体上时,可以提高框架的刚性和硬度,减小车祸时因形变而造成车内乘员的伤亡。
现在福特福克斯车型的A柱就是采用热成型硼钢,还有以前的大众速腾车型前后门中间的B柱也是采用热成型钢材。
C柱在后座头枕的两侧,如果是一些七座商务车或者SUV车型,可能还会有D柱,D柱就是第三排头枕的两侧,跟后尾箱盖基本是一体的。
‘C柱和D柱’与‘A柱和B柱’不同的一点就是不存在视线遮挡及上下车障碍等问题,因此构造尺寸大些也无妨,关键是C柱、D柱与车身的密封性要可靠。
其实汽车的A柱、B柱、C柱、D柱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同时又有各自的矛盾,比如A柱的视野与刚度之间的矛盾,B柱的刚度与便利性的矛盾等,但它们都是支撑车辆结构强度的主要部分。
司机们都会有一种感受,即驾驶者视线角度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遮挡,而宽阔的感受又是说明舒适性问题,但在汽车设计者看来这是一个矛盾。
因为一般情况下,驾驶者通过A柱处的视线,双目重叠角为5---6度,如果按照驾驶者的舒适角度出发,这个重叠角越小越好,A柱越薄越好。
这就需要设计者作出平衡处理的一个问题了,很显然必须保证A柱的高刚度,以减小安全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说,A柱不是越小越好。
但真正的事实是,视野好的车辆也并非就是刚度不够,因为视野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块开阔视野的前风挡玻璃,而A柱的影响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早在年北美国际车展上瑞典沃尔沃推出最新概念车SCC,就将A柱改为通透形式,镶嵌透明玻璃让驾驶者可以透过柱体观察外界,令视野盲点减少到最低程度。
好了,关于车身柱子的问题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补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