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俗语相信不但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挂在嘴边。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本事,不要轻易招揽活干。可是你知道这句俗语是用来描述哪一个古老的行当吗?这个问题估计只有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才能够知道,这句俗语描述的是锔瓷艺人,因为他们在锔瓷的时候使用的钻头硬度非常的高,否则的话会钻不动瓷器的釉面,因此才有了这句俗语。
非常有幸,我认识一个从事锔瓷的朋友,原来他是搞广告设计的,爱好收藏有年代的紫砂壶。在收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破碎残缺的老壶,用又没法用,扔掉又可惜,于是他打听到一个老锔瓷艺人,请老艺人帮他锔补,后来老艺人年龄大了,眼神也不好了,我的这位朋友就拜老艺人为师,自己干起了锔瓷,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把业余爱好干成了专业。朋友在一个民俗村里成立了自己的锔瓷工作室,闲暇之余经常邀请我去喝茶,每次去喝茶我都会发现他的工作室又多了几件老物件,上次去多了一个喂牛的石槽,这次去又多了一个磨黄豆的石磨,本来就面积不大的院子,被他用这些老物件塞得满满当当。
在这之前,我就曾经亲眼见过农村老物件那股收购风,如今连自己的朋友也开始收藏起了老物件。勾起了我的好奇,我就忍不住问他,为什么收藏这么多的农村老物件?难道它们价值连城?还是等着升值以后拿出去炒卖?还是单纯收藏着供自己玩赏?见我如此好奇,朋友冲上一炮好茶,慢慢地跟我聊了起来,因为我们俩从小都是在农村长的,因此这个话题聊起来非常投机。
朋友说之所以现在农村出现了收购老物件成风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电子机械化工具的普及取代了传统的工具。举一个最近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想喝豆浆只能自己磨,需要提前把黄豆泡软,然后用家里的石磨,一圈一圈地磨碎,然后用从地里和野外捡来的树枝和野草烧火,烧开了以后才能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豆浆。再看看现在,豆浆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什么时候想喝豆浆了,随时可以自己制作,有的豆浆机还自带加热功能,放上黄豆以后,直接就可以淌出来热气腾腾的豆浆,这些电子机械工具的普及,取代了传统的工具。
农村城镇化进程导致很多老物件“无家可归”。最近几年全国大范围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民也住上了干净、卫生、漂亮的楼房,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跟随农民大半辈子的老物件,由于重量大、占地方大等等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办法搬到楼房上面去,没有办法只能以很便宜的价格卖掉,总比扔掉了要好。
自然矿产资源的枯竭和限制开发。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很多的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国家开始加强了对自然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很多稀缺的矿产资源甚至都限制开发。就拿石材举个例子,以前因为石塘很多,石材的价格非常便宜,质地又很坚硬,因此很多民间老艺人用石材来雕刻石磨、磨刀石、石舂,如果现在再想找块石头雕刻一件东西,估计会很难,因此很多有这方面爱好的人,就选择购买老物件。
民间传统手艺的失传和手艺人的减少。用塑料和五金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工具越来越多,因此人们逐渐丢弃了传统笨重的工具,转而使用更轻巧更实用的工具来工作和生活,传统工具使用的越来越少,就导致传统的手工艺人纷纷转行从事别的工作,传统手艺人越来越少,传统的手艺慢慢失传。老物件是唯一可以具备参考和传承机制的“教科书”,所以得到了很多对民俗感兴趣人群的热捧。
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毕竟任何现象或行为,人才是最大的动因,那就是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没有这种需求,即使再多的民间老物件估计也不会被人们重视,最后有可能有敲碎了铺路,或者劈成柴禾烧火用。所以如果你经常外出旅游的话,你就会发现各地民俗类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越来越多,在这些地方你经常会看见用从农村收来的老物件做成的摆设或者设计,既淳朴又亲切。
所以现在终于知道了,老物件并非是因为价值相城才形成了收购的风气,而是因老物件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记忆,是勤劳智慧的人们巧妙利用大自然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活化石,具备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和很强的传承性,同时又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文化需求。
你家里的老物件,是卖掉了还是自己珍藏起来了?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