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涛,26岁,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乘用车车间调试主管,年3月进入该公司从事一线操作工作,年抽调转岗设备调试工作。年5月获得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年4月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调试工作中的廖涛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邓童童)廖涛是枚90后,但在同事眼中,他却是个“老师傅”: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谈吐沉稳,没事还爱“泡”在生产线上。5月17日,记者见到他,也有相同感受,唯独谈到新晋父亲时的感受,他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娃娃8个月大了,都还没感觉自己当爸了。”
第一次优化生产线成功比生娃娃还高兴
从技校数控专业毕业后一年多,廖涛就到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干起了车铣加工操作的工作,这是一个专业生产凸轮轴的公司。
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里的关键零部件,用于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开启和闭合,简单来说,就是控制尾气排放的零部件。一般四缸发动机装两根凸轮轴,一根驱动进气,一根驱动排气。
乘用车车间车铣加工生产线
“由于生产设备都是数控设备,一线操作工的工作其实很机械。”公司工会主席邹祖立坦言:“只要能看懂控制面板,学会操作,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抓料、上料、启动加工、下料,按几个按钮,替代性很强。”
但廖涛是个务实肯钻的人,看到车间生产程序落后,他通过主动跟随调试员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大胆进行了优化。“原来的生产节拍为秒/支,10台模床天生产支凸轮轴。程序优化后生产节拍提速为秒/支,10台模床天能生产支。”邹祖立介绍:“生产程序优化后,效率明显提高了。”“他还优化过加工参数,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邹祖立补充:“当时一支钻头的使用寿命为加工支产品,优化后钻头寿命提高到了加工支产品,寿命延长了一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手把手调试,第一次优化成功后,比生娃娃还高兴。”廖涛笑着回忆。就这样,他成为了同批员工中最先掌握生产线所有设备调试的,年,赶上公司调整技术工种结构的契机,经选拔和培训,转岗成为了调试主管。
调试生产线就像解数学题
成为调试主管后,廖涛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
汽车发动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也要随之改进,这就导致凸轮轴的生产线也要随时换型。廖涛就需要消化图纸、工装刀具、准备调试、加工首件、检测修复、固话程序。除此而外,“还要无止境的优化生产线。”邹祖立解释:“产品质量标准固定不变,生产效率却要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也要尽可能降低。就像一道数学题,一开始只找到了一种复杂的解题方法,接下来就会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调试过程中加工的首件管理区域
廖涛的家在德阳市中江县,距离公司车程1小时,他平时住在公司宿舍,出门到车间不到十分钟。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养成了没事就爱“泡”在生产线上的习惯,经常利用额外工作和学习打发时间,从业7年不变。
付出总有收获,在廖涛的努力下,车间相关环节多次提档升级:通过摸索对换型过程逐步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将换型时间缩短为10-20分钟,消除了由换型造成的生产线等待浪费;改善工装夹具,延长卡爪寿命的同时,降低了因磨损严重造成的返工产品数量……
廖涛正在对首件进行检测
虽是90后,车间却有不少同事称他为“小廖师傅”。根据工作流程,操作工遇问题会举手示意现场主管,分配给调试主管解决,“他很擅长锁定问题,然后找出细节。”同工序同事蒋兵称:“也不推脱问题,上夜班的同事凌晨三四点钟打电话找他,十多分钟,他从寝室穿起衣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