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管廊的毫厘之争澎湃在线

<

“超方率1.07!”项目总工赵志江话音未落,工地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二航局中山管廊项目实现了灌注桩超方率不超过1.08的目标。

中山管廊项目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东部沿海区域,管廊主线全长9.2公里,是广东省在建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与其他施工区域相比,场地内多为回填土,淤泥层厚且分布不均,地底沉降问题严重。

项目初期,一根支护桩设计的混凝土使用量约23立方米,但实际灌桩时竟然用到了27.6立方米,灌注桩超方率高达1.20,而这直接导致了混凝土损耗增加,施工质量和效率下降。赵志江急得团团转,迅速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如何降低超方率。“咱们先把目标和节点定下来,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超方率不超过1.10,经过可行性分析,我们要在两个月内降到1.08。”赵志江坚定地说道。

1月21日,项目部成立专题小组,召开技术研讨会,探讨方案。前期,根据工程经验,小组把重点放在了“混凝土配合比、护筒垂直偏差度、泥浆比重”这些常规影响灌注超方的指标上。但经过试验发现,这些指标对超方的影响并不大。作为专题小组组长的赵志江沉思了许久后说道:“咱们这个项目的泥质软,容易引发扩孔,冲击钻钻头可能是一个突破。”

随后,研究小组便对钻头直径制定试验方案,决定选取12根灌注桩在成孔直径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钻头直径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超方灌注桩9根,超方率1.1。“没有达到1.08,我们的试验就还没结束,我们需要设置对照组继续改善,查找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他再次提出要求。

从沿海管廊工程特点入手,研究小组对方案反复讨论、优化,经过1个月的数据记录和试验分析,他们欣喜地发现,护筒埋设长度、泥浆制备、冲程大小、成孔时间、清孔方式同样会导致超方。研究小组决定再次选取12根支护桩,分2组进行对比试验。

3月10日,经过1个月的灌注试验,混凝土超方率实现1.07,这一次他们成功了,赵志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历时60天的“毫厘”之争不仅为项目节约了成本,保障了工程进度平稳可控,还形成了研究成果《降低沿海淤泥地层中混凝土支护桩的超方率》,并获得中山市市政行业协会QC成果一等奖。

来源

二航局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原标题:《万米管廊的“毫厘”之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