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老照片晚清四川井盐生产现场,工头监视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003/4487596.html

四川自贡“因盐设市”,其下辖的自流井区千百年来更是因井盐而闻名天下。我们通过一组罕见的晚清老照片,来看看自流井这个地方生产井盐的繁盛场面。

盐井与盐厂。

我们都知道四川有个自贡市。其实早在年之前,并没有“自贡”这个地名,只有“自流井”和“贡井”这两个分别隶属于富顺县和荣县的产盐小镇。年,四川从富顺划出自流井、从荣县划出贡井,将这两个紧密相连的产盐区组建为市,取名自贡。

盐井与盐厂。

远古时期,四川被海洋覆盖,在干旱气候环境下,海水盐度很高。在岁月变迁中,这一带地壳抬高、海水沉积,地下储存了大量卤水,这就是井盐的来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由此炼制而成的盐叫井盐,生产井盐的竖井就叫盐井。

盐井的井架。

四川的采卤制盐史,可追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自流井所在的富顺县、贡井所在的荣县一带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

8种开凿盐井的工具。

古代充满智慧的四川人民用竹子为原料制作“钻杆”,系上铁制圜刃,手持向下撞击,一点一点穿入土石之中,直到卤水涌出。井越来越深,后来就发明了天车,钻杆更长,利用绞车等工具来提升钻杆,可深达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

工人开凿盐井。

晚清时期,开凿盐井工序分为:确定井位、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柱、凿小眼等6个流程。单是为适应穿凿不同岩层的钻头就达20余种,如果再加上修井设备,工具将达数百种之多。

一个工人在盐井的井口忙碌。

宋朝以前,盐井口径较大,井壁容易坍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以后,四川出现了卓筒井。这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其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坍塌。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熬制卤水。

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多,投资浩大。开凿一口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井需要白银一千两左右,深井需要万两以上。在测量、勘探技术落后的时代,选井址一旦失误,打不出卤水,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经营盐井的商人,大多数采取合伙制度,以使财力雄厚。

水牛拉动绞车抽卤水。

《自贡市盐业志》一书有一段文字鲜活地描绘了井盐生产的场面:“其声有人声、牛声、车声、梆声、放漕声、流涧声、汤沸声、火扬声、铲锅声、破篾声、打铁声、锯木声。其气有人气、牛气、泡沸气、煤烟。气上冒,声四起,于是非战而群嚣贯耳,不雨而黑云遮天。”这一幅壮观博大的景象,是四川独有的历史画面。

工头监视工人干活。

晚清富荣盐场按生产过程的粗略估计,劳动分工达四五十种。每一过程分别设有掌柜、经手、管事、外场等管理人员,并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该厂极盛时拥有卤井数十眼,常年雇工达余人。

井盐通过管道运到船上。

井盐炼制过程是通过全密封真空工艺精制而成,几乎不破坏其原有物质,是纯天然的,其氯化钠含量高达99%以上,味纯正,无苦涩味,色白,结晶体小,疏松不易结块。这种高品质的盐巴塑造了独具特色的“盐帮菜”,民间有“食在四川,味在自贡”一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