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小聚,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到小时候用水的不易,让我写写当年提水、挑水的辛苦。今天我就说道说道过去及现在与井和水有关的事。
提到用水,离不开井。小时候,我见过用过的石井有三种。
我村是较大的村子,分三个生产队,村里有三眼石井,分别在村子南、西和东北,每个生产队一眼石井。
我家是一队,石井在村子东北,离我家老宅一里多路,这眼石井是我们一队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听见钩担碰着铁皮水桶的声音,那是父亲去挑水。我上学起得比较早,发现去往挑水的路上,父亲还不是早的,有的人已经挑着水往家回了。
有一天,我问母亲,为何大家挑水去的那么早,母亲说,早晨挑水,井里水多也清,挑完水还不耽误下地干活。
从一担水里,我理解了大人们挑水的用心和劳动的辛苦。
上了高中之后,下午放了学,父母劳动还没放工,有时我就帮着父母去挑水。
去挑水,不仅用钩担挑着水桶,还得带着井绳。我第一次去挑水,把水桶挂在井绳上,站在井口把水桶慢慢放下,水桶到了水面,总是浮着,我提上水桶看看,竹篮打水一场空。
好在有来挑水的本家爷爷,他先是帮着给我提上一桶水,然后教我怎样才能让井里的水桶有水。
我站在井口观察,他提着井绳左右晃动,然后快速把井绳往下一松,只听水桶碰的一声扣到水里,他两手往上提,井绳向一边甩,三五下就提上来满满一桶水。
从此,我学会了从井里提水。这是挑水最难的环节,因为提水要用力,还有技巧,更不能让自己掉进井里。
提上水来,往家挑也不易。稚嫩的肩膀还经不住两桶水的压力,只好走走停停,挑着两桶水走路,还得会用力,走路既要稳,还要和钩担的颤动节奏合拍,否则回到家,桶里的水已晃出很多,连半桶也不足了。
尽管提水很危险,挑水很困难,但是,我感到能够替父母分担点劳苦,心里很高兴。
这眼井也是我们一队生产用水的水源,春天点花生、栽地瓜以及麦收后点玉米时,井口就排满了取水的人。好在这眼井的泉水旺,从来没有枯过。
这眼石井比较深,天旱时,石井更深。我村也有一些浅的石井,那是村里自留园的一些井。
小时候,土地由生产队集体耕种收割,然后按人口分粮。村里也有给各户划分的自留地和自留园,由农民自由种植。一般来说,自留地大多用来种粮食,自留园用来种蔬菜。我村的自留园在村子东北角,在村东小河附近。
自留园里打了很多石井,有的一家一眼,有的几家合用一眼。这些石井因离小河近,都不多深,一般两三米深。
每天早晨和傍晚,自留园里到处是提水浇园的人。有的用辘轳,有的用撅杆,有的用井绳,有的用带钩的木杆。多彩的菜园里,散发着蔬菜的清香,响彻着水桶撞击水槽的声音,哗啦啦倒水的声音,辘轳、撅杆摩擦的咯吱声,还有大人小孩的吆喝声,在初阳或夕阳的照耀下,菜园成为致美的田园风光图。
爷爷和父亲在我家的自留园,自家打了一眼石井,两米多深。
打井时我见过。先是在菜园地里挖个大坑,等挖到沙子时,就有水了,水还很旺盛。随后他们从河边找来大大小小的石头,从水里往上砌,一边砌着石头,一边在石头外边填土,待石头砌到地面时,这眼石井就打成了。
我和爷爷经常一起浇园,我们用的提水工具,是带钩的长杆子,把水桶挂在长杆子的钩上,人握着杆子往井里一捅,水桶就满了水,再握紧杆子一把把地往上拉,满满一桶水就打上来了。这种提水方式,一般水桶不大,但提水的速度快。
常常是爷爷提水,我在畦头观察,等水快流到菜畦的另一头,我就喊呼爷爷暂停提水,抓紧改换另一畦子。后来我年龄大了,有时我提水,爷爷看畦子,改畦子,我们互相换着,菜园很快就浇一遍。
我还见过比菜园的井更浅的。
我三姑家距离我村六七里。一年春天,我去三姑家走亲戚,就看到了一眼浅浅的井。
当时,三姑去挑水,我和表哥也跟着。三姑挑着水桶往村东河边走,我们跟在后面。来到河边一个取水的地方,三姑放下钩担,用水瓢一瓢瓢地往水桶舀水。
我看了看,舀水的地方,是在河边沙滩挖的一个稍大的坑,周围用河里的石头砌了砌,高度不足半米,也就是挡挡周围的沙子。
里面的水很清,三姑舀满两桶水时,坑里的水就不多了,待我们准备走时,我看了看,里面的水又快满了。
这也应是井,人们找片适宜的沙滩,就地取材,三下五除二,一眼井就有了,简易实用,这是我见过的最浅的石井。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朋友可能问,这样的井水能喝吗?
小时候,我们在河里游玩,渴了的话,找个水边的沙滩,用手挖挖,先把挖完渗出的水用手刮到外边,等着再有渗出的水,我们趴下就喝。
这种水窝,算不算我们自己打的“井”,这应是更浅的“井”了。
一九八六年,我已调到县城工作,有一天,我回家,看见本家二叔和几个人在我家院子支着架子,我问干什么,父亲说,打压水井。我这才知道,二叔他们成立了打井队,在本村和附近村子打压水井,打一眼压水井二三百元钱,村里已有不少人家打了压水井。
从此我家有了压水井。
压水井说是井,但看不到井眼,钻头钻杆钻到地下有水的地方,再抽出来,从钻孔处把塑料管插到地下的有水处,然后在塑料管上口安上压水井专用装置,往装置里倒上引水,手握把柄一掀一压,就出水了。取水方便,水也干净。
村子里,不是每家都可以打出压水井,有的住在岭脚下,地势高,很难打到水,他们还得挑水喝。
可是,原来的石井用得少了,水质反而不好了。为了省时省力,也为了喝上水质好的水,他们就会到有压水井的人家挑水。
但是,去谁家挑水也有讲究,有的家里有压水井,并不乐意让别人来取水。在农村有的地方,有家里有水为有财之说,水让别人取走了,不就把财运取走了吗?
所以,挑水的人去谁家挑水,得提前考虑好。反正我家的压水井,谁家去挑都可以。
又过了几年,打井设施先进了,家家户户有了压水井。地里也多了一些钻打的机井,碗口粗,既可以自家浇地,也可给别人家浇地挣钱。
村东北角的石井,彻底没人用了。
有一年,我回家,看见本家大叔,雇了挖掘机在开挖石井。我问母亲,大叔开挖石井干什么。母亲说,他在石井处盖房子,根据风俗,在石井上盖房子,必须把井盘挖出来,井盘是地龙,盖房子压着地龙那可不行。我又问,什么是井盘?母亲说,井底下砌井时打地基的大石块就是井盘。听了母亲的话,我还专门去现场看了看挖出来的井盘。
十几年之后,我家拆了旧房盖了新房,正赶上村里用水改造,铺设自来水管道,我家的堂屋门厅、厨房和院子都安装了自来水设施。
起初自来水的水源来自邻村的一眼石井,这眼井本是生产用井,因为在山岭下,水质清澈口感好。两个村子合作清理和改造了石井,在岭上最高处建了蓄水池,把井里的水抽到岭上的蓄水池,水便从高处分流到村里的用户。这眼井就成了“扬水井”,成了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源。
后来,镇里对自来水进行改造,由镇里统一供水管理,以便加强水质检测,保证村民用水安全,我村家家户户又喝上了检测达标的优质自来水。
自来水质优价廉,农民用自来水洗衣洗菜,淘米煮粥,饮羊浇菜,十分方便。可村民喝水更讲究,由于我村离蒙山较近,家家户户都有电动三轮车,他们喜欢开着三轮车拉着塑料水桶上山取水,都说山上的水,水质更好,也甘甜。
所以,每次我回老家,总会有本家的爷爷叔伯兄弟送来从蒙山拉的山水。喝着用山水冲泡的茶,我心里很畅快,不单是因为乡情,更为农民饮水的变化感到幸福,我们更该饮水思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