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年衡阳县劳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开班。
彭国军王珊邹健刘志凌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在一个农业大县、教育大县的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更好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衡阳县在坚持与创新中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经验。
5月23日下午,衡阳县栏垅乡的田野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农民”——栏垅乡中心学校的师生们,在这里开展“稻”念袁隆平劳动实践活动。
水田里,同学们光着脚丫、挽起衣袖,有模有样地扯秧插秧。从一开始的“不会干”“放不开”到后来比谁干得好、干得快,劳动的快乐洋溢在他们脸上,感恩的种子种在了他们的心里。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动手更能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也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感恩与回报。
衡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劳动教育一直是该县的优良传统。早在年,衡阳县就被湖南省教育厅确立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县”。近年来,该县更是发挥劳动教育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完善各项保障、构建“一体四翼”育人格局、创新“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推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高位推进强保障
该县现有中小学校所,学生近12万人。为了解决隔代教育、家长溺爱等带来的孩子劳动技能缺乏、不能吃苦、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衡阳县将劳动教育作为破题之道。
衡阳县委书记曾建华表示:“教会学生劳动技能和本领,是健全学生人格,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劳动教育。县里四大家领导每年就教育工作专题议教、每年两次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劳动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议题。
②衡阳县栏垅中心小学学生到田间学插秧。
为了加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该县出台了《衡阳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衡阳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案》等文件,构建起党政重视、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县教育局制订下发《衡阳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细则》,按学段确定适合学生年龄成长特征的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
针对不少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经费不足、师资不足的现状,衡阳县“三管齐下”——
硬件保障强阵地,在建好学校劳动教室的基础上,打造了农业示范园、界牌陶瓷、木口农场、怡源生态农庄等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全县劳动教育实践做到乡乡有项目,校校有基地。
师资保障强根本,在特岗招聘、教师招考中专门设置了劳动课教师系列。近五年来,通过“绿色通道”共引入中小学劳技课专业教师名,计划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县劳动课教师和班主任集中培训。同时各中小学根据需要聘请乡镇农技员、村里的“种养能手”担任劳技教师。
经费保障强支撑,县财政适当调整教育经费支出,以专项补助的形式投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之需;广开门路,积极引进社会贤达和企业捐款,助力劳动教育开展;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还下发文件,明确每年用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校活动室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劳动教育耗材每年不得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保障足,则底气足。各中小学校铆足干劲,因地制宜,推动劳动教育出新出彩。
衡阳县弘扬中学连续四年开展“我在弘扬有盆花”活动。全校师生每人种护一盆花,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栽花、浇花、育花、赛花,浇灌感恩之心,树立绿色理念,增强集体荣誉。
衡阳县英南学校开发了趣味劳技课,专门打造了4间劳技室,配备了钢锯、刻刀、钻头、烙铁等工具,两位专职劳技老师带着学生做泥塑、撸手工、学习使用木工、电焊等工具,让孩子们爱上劳动。
衡阳县元培学校以校园阳光超市为阵地,由学生担任超市职员进行营业,学生根据日常表现获取“元培币”,在阳光超市购买所需的文具用品,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今,衡阳县各中小学均打造了较为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各地各校编制了劳动课校本教材,劳动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体四翼”优格局
“劳动教育要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天地大课堂。衡阳县通过‘转轨’‘跨越’‘融合’等措施,把劳动教育植于生活的土壤,形成‘家校社生产线’,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炳辉说。
在全县开展以“十个一”为核心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每周回家要搞一次社会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组织青少年到农村、城市各种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学会劳动的技能,珍惜劳动的成果,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切切实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如今,衡阳县各中小学校已初步搭建起以学校+班级日常劳动、学校+家庭日常劳动、学校+社区实践劳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为脉络的“一体四翼劳动教育模式”。
家、校是劳动教育的“常规阵地”。英南学校,一方面推出“家务天天做”活动,让孩子们用打卡的形式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班级日常劳动管理。每间教室都被分出十几个劳动区域:地面、窗台、橱柜等,以保证生生有事做、事事有生为。
劳动教育不仅在校在家,也要走进社区和社会。位于县城郊结合部的弘扬中学建立了“满天星志愿服务队”,每周一次清扫校门前的开洪路,各班学生自愿报名、轮流参与。学校与惠丰园专业农业基地开展合作,建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们去基地种菜、养护葡萄园。初一学生陈俊达的妈妈说:“以前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像变了个人,平时主动扫地、叠被子。”德育处主任刘高众明显感受到“通过劳动教育,农村的孩子更自信了,城市的孩子去了一身娇气,能吃苦耐劳了”。
在偏远的关市乡盘石完小,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学校不仅创设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把校内竹林、绿地变为各班的种植园、花卉园和蔬菜园;同时还与村委会合作,共同组建“红领巾开心农场”。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让孩子们从小种下科技种子。该校的科技教育一直享誉全国,学生在国家、省、市科技竞赛中获奖多人次。
农村学校劳动资源相对有限,衡阳县各中小学通过家校社相互配合,让劳动教育维度更宽、力量更强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劳动、无时不教育”。
③衡阳县界牌银瓷完小三年级学生学习整理书包。
“三位一体”保实效
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劳技教育提出了明确规定。如何确保规定“不走样”、劳动教育“不走偏”?
该县教育局以评价为导向,以融合为目标,探索“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学生综合评价走出新路子,该县的“厚德同心积分银行进校园”以积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素养综合评价,通过周评优、月评先、期评星“三评”活动激励学生天天学习与劳动,天天进步。
专项评价,突出劳动教育的组织保障、师资配备、活动开展、成果展示等实行量化考核,对学校、对乡镇学区实行目标管理。
家校共育评价,通过家务劳动课外作业的布置,家长对学生家务劳动评价反馈,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评价反馈等,以孩子校内校外活动参与为内容,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指引、倒逼着各学校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以“五育并举”为原则开展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
推动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融合。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背劳动诗词、摘抄劳动名言、写植物观察日记;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劳动歌曲;美术课上,老师带领学生玩粘土、欣赏劳动名画;思政课上老师教大家整理书包、摆放文具;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带大家摘山楂,拾稻穗,体验“地毯经济”,在今年开展的课后服务中,中小学各类社团,劳动教育更是与各类兴趣学习结合在一起。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人介绍:随着非遗项目的引入,学校还把劳动教育与船山文化、陶艺、竹艺、根雕、编织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在衡阳县,学科融合已成为教学常态,“大劳动观”已牢牢树立于每位教师心中。
④衡阳县盘石完小“厚德同心积分银行”挂牌“营业”。
劳动教育与主题活动融合。“五一”劳动节,西渡镇学区开展“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学生走街串巷走访慰问劳动者,感受劳动光荣;雷锋纪念日,衡阳县职业中专组织了五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保护家乡河、城市环保、便民服务、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活动。电子专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社区,运用专业特长为居民义务维修家电,已成为该校的品牌活动。还有元宵节、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衡阳县各中小学组织学生煮汤圆、包饺子、写春联……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劳动教育与技能比武融合。县职业中专将劳动教育植入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劳动素养。学校技能竞赛硕果累累,多次获得黄炎培创业大赛国、省赛金奖,技能大赛国、省赛一、二、三等奖。
“劳动教育太重要了,但劳动教育要落实到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刘炳辉说,“衡阳县将继续建好劳动教育阵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努力打造农业大县特色劳动教育品牌。”
在如椽的大笔下,在如炬的初心中,一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彩卷轴正在衡州大地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