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厚将地球比作一个鸡蛋,你会明白地

地球是一岩质行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命都生活在地球表面。虽然人类已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走出了地球开始探索宇宙,可以看到数百亿光年之外的星空,但是对于地球本身,我们了解得还是有限,尤其是地球内部的情况。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等探测手段,对地球的整体结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将地球整个岩质球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厚度不一,可能很多人对这三个部分无法想象,那我们将地球比作是一个鸡蛋,通过鸡蛋你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了。

鸡蛋相信大家都吃过,它也同样分为三个部分,蛋壳,蛋清和蛋黄,当鸡蛋煮熟了之后,你就蛋皮去掉,然后从中间切开,鸡蛋内部的构造就一目了然了。同样的道理,地球和鸡蛋在有些相似,地球也有三部分组成,最外层的是地壳,也是三个组成部分中最薄的一层。

虽然是最薄的一层,可是对于人类现在的科技来说,仍然没有能力钻透,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过上个世纪70年代,苏联科学家曾经进行过一项伟大的地球超深钻孔实验,也称之为科拉超深钻孔,这个实验进行了20多年,最深处达到了米。最后这个实验停上了,停上的原因就是地球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钻头下去就被融化和软化了,根本无法继续钻探。

那么米对于钻地实验来说已经是人类史上最深的钻孔了,可是这个深度离真正钻透地壳还差得很远,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也是不同的,其中大陆地壳厚度最大,平均为33公里,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则可达40-70公里;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公里,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

如果以平均17公里来算,也就是米,而科拉超深钻孔才米,还差一些,事实上,陆地的地壳厚度平均也有30多公里,也就是米,科拉超深钻孔连一半的地壳也没有钻透。而地壳只是地球内部三个组成部分最薄的一层。

通过切开的鸡蛋我们也可以看出,中间的蛋清部分厚度比地壳可厚多了,最少几十倍的差距。同样的,地幔的厚度也是远远超过地壳的。根据科学家的探测,地幔的平均厚度约公里,也就是000米。要问地球内部三个部分哪一层最神秘,那一定是地慢层了。

地慢层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这里的温度到底有多高,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不会低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地慢层到底有哪些东西,现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我们知道的这里有流动的岩浆。科学家近年来通过地震波探测,还发现地幔层存在两个巨大的疑似山脉的东西。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进行传输的时候,经过两个区域的时候速度会变得异常慢,这说明这里存在着固态的东西,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的数据在计算上模拟出了这两个东西,发现它们非常像是巨型山脉,这两个山脉如果出现在地球上,可以直接穿过大气层,可见它们有多么高大了,这两个山脉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为什么能够存在于地慢层现在还是一个谜。

穿过地慢层就到了地球的核心,地球最中心的部位。如果你切开煮熟的鸡蛋,你会发现蛋黄是非常的不同,它的颜色艳丽,而且蛋黄的直径厚度可是远超过蛋精部分。同样在地球内部最核心的地核,它的厚度也是非常惊人的,直径达到了千米,换算成米的话是000米,这个厚度是地慢两边厚度加起来的两倍。

地核的厚度虽然在地球三个部分是最厚的一层,但是它的神秘性远没有地慢层。地核可是说是地球的核心,是地球能够保护稳定,保护健康生态系统的主控系统。不要认为地核就一定是液态状态,事实上不是这样。科学家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个部分。外核是为了保护内核而存在,内核应该是一个密度非常巨大的固态金属核,有可能是铁核也有可能是各种重金属物质组成的固态核。

外核是以液态存在,它们将内核包围,并且进行着高速的流动,同时内核也在快速的转动。地核更像是一个永动机,它在不停快速运行的时候产生了强大的磁场以及其它的一些力量。因此,地球能够出现生命,能够有稳定的生态系统,离不开地核的稳定运行。

尤其是地球之所以有强大的磁场,就是地核系统运行的结果。所以有一部科幻灾难电影,描述了地核运行速度变慢有停止下来的趋势,这个时候地核的运行改变导致全球不断发生超级地震,科学家为了修复地核的运行,派出科研小队,乘坐着强大的钻地飞船从海洋进入地球内部,到达地心,通过核爆引动重新激活地核的运行,让地球免于一场毁灭的灾难。

虽然这只是一个电影,但是也告诉了我们地核的重要性。它是不能够被破坏的,一旦地核的运行出现问题,带来的可能就是全球性的巨大灾难。曾经有人提出过,当人类科技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将地球挖穿进行探探测研究,其实这种行为就是做死的行为。

一旦地球被挖穿,那地核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由于内部气压的泄露导致地核停上运行,那个时候地球的磁场会消失,没有了磁场,大气层也会慢是消失,变得非常稀薄,地球表面的液态水资源也会不断流失,最后变成和火星一样的荒凉星球。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