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的物件中有一种物件被称为和田玉中的毕业物件——器皿。和田玉的器皿是指以和田玉整块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在这个大块度的和田玉缺失的今天,这样的毕业物件就显得越来越困难了。下图是很有代表的和田玉器皿——清代乾隆白玉提梁茶壶,去年引起了一阵波动的和田玉器皿。
而我们今天谈的不是这个和田玉器皿,这个我可没有能力去拥有。而是痕都斯坦玉,这个也是属于和田玉器皿中的一种,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痕都斯坦玉也叫做薄胎西番作,我们通常叫为薄胎器皿,有时候也叫做薄胎,痕都斯坦玉是深受乾隆老爷子,还是乾隆老爷子定的名字呢。
薄胎的器皿通常上面是附着浅浮雕的植物的花瓣和枝叶,也有一些其他的浅浮雕的纹路,但是通常是西式的装饰纹路。器皿上面也会镶嵌各种宝石,像什么红宝石,蓝宝石等等。
在其薄胎器皿的纹路中也有填金的工艺操作,古代帝王生活的华贵程度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薄胎器皿成为和田玉中的毕业物件不是因其深受帝王喜爱,而是其复杂的工艺让其他的工艺技巧失去光泽,要在薄如鸡蛋壳上的玉石上进行雕刻和镶嵌,还要保证雕刻出来的纹饰流畅,造型典雅。
“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这个说法就是证明了薄胎器皿工艺中的胎体有多通透了。
在古时候对于加工这样的薄胎器皿,是没有现在如此的先进工艺的。是采用最原始的脚蹬作为动力来源,铁棒作为钻头进行掏膛。工艺的困难不是今天的人们能说想象的。
哪怕是现代科技的今天,这样的薄胎器皿也是不多见的。去揭阳的时候看到一位老板的橱窗上摆着的薄胎器皿,胎体通透,而且纹路也很流畅,你非要找到缺点也就是玉质不大好,因为在原材料稀缺的今天,肯有人愿意付出来做一件这样的艺术品,那就是值得称赞的。
通常做薄胎器皿的原材料都是采用青玉或者青白玉来进行加工的,一是原料的来源比较好解决,二是整体掏薄了以后会有一个提白的效果,在国人对白玉的追求就是白度越大,其价值才越大,在薄胎器皿上更能体现。而青玉由于颜色的问题,在雕刻出来以后就能很清楚的看见整个的一个工艺表现,在古代青玉是被称为帝王之玉的,从玉玺中青玉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来。
下面这个薄胎器皿的碗可以看到碗的内壁光滑整洁,这就是薄胎器皿中很重要的考察因素——表里如一,碗的外部和里面是要一致的。
针对这样的薄胎器皿就要保持重心一致,内部和外部的弯曲曲线是一致的。镗刀仅仅依靠瓶口那么小的面积才可进入到瓶身,而且还要保证瓶子外部和内部的一致。而好的薄胎器皿就会呈现出水上漂,器皿整体的重心不会偏移。才能达到在手疑无物,定晴知有型的一个工艺状态。
这样的薄胎器皿工艺在机械发达的今天,很多大师在进行掏膛时还是采用这最原始的方法脚蹬进行加工,就是为了减少薄胎器皿的淘汰率,小心翼翼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加工就是为了减少工具带来的跳动和热量。就是这样的加工方式薄胎的成品率还是在三成这么低的一个数字上。
在这个风口乱吹,高速变化的今天,是乎薄胎器皿这样的工艺操作渐渐的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因为成为了一个能加工薄胎器皿的玉雕师,你所学习薄胎器皿的时间就要比学其他的玉雕技能的时间要长很多,在这个时间里,你可能没有收入备受质疑,饱经挫折。花个七八年的时间,师傅才让你上手,这时候你才可能有收入,但是你还得面对一件作品短则两三载的出货时间长则十几载的出货时间,加工期间你每天饱受折磨每一天都在煎熬,因为只有三成的成品率,最终才能将聚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在薄薄的作品上,在今天很少有人能够承受这种苦难。
应了乾隆老爷子的那句话“在手疑无物,定晴知有型”知的是工艺,知的是匠心,知的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