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钳工操作台上,35岁的蔡高文用虎钳夹持着一块70×70×7的45号钢板,手拿工具,灵活起落,划线、锯切、锉削、钻孔,一点点锉出一大一小两个零件。这个普通钳工需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的工件,他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当两个成品相互对扣,完美吻合,手工竟能如此精密。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也最考验手上功夫。因而钳工的手,需要时间来打磨。
蔡高文摊开双手,尽见老茁,这是长时间使用钳工工具留下的,算起来,他和钳工手艺已打了快20年交道了。
年,蔡高文考进慈溪市技工学校,选择了钳工专业,从此,这双手便与各种钻锯锉削工具分不开了。在他看来,钳工是基础学科,机器运作离不开它所制作的工件,而手艺的精度对于现代化的机器运作又至关重要,这是需要下苦功夫啃的。于是,他的很多课外时间都泡在了钳工操作台上,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那些最枯燥的练习,一步步锤炼自己的技艺。
功夫不会辜负有心人。蔡高文凭着高超的手艺,在学生时代就已代表学校参加钳工专业的省赛和国赛,还获得全省钳工技能大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毕业后,蔡高文面临了从业选择,在他眼里,他这一身手艺的价值不在于赚钱,而在于传授更多人技能,于是,他带着技术和荣誉回到学校当起了一名实训老师。
虽不在生产一线,但蔡高文钻研技术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多年的实践中,蔡高文发现机械设备上的许多零件、构件之间的连接多是靠孔轴配合来实现。而单件生产和维修时,大多数的孔需要依靠钳工钻孔加工,加工形状精度、位臵精度、尺寸精度高的孔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般来说,普通的麻花钻在台钻上钻孔,孔精度只能达到IT10~IT11,表面粗糙度为Ra50~12.5μm,高级钳工的钻孔位置误差应小于±0.05mm,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而在相关竞赛中,钻孔的位置精度更是要求达到±0.02mm、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技术要求很高。”蔡高文说道。
蔡高文花了几年时间琢磨解法,比如刃磨工序,他提出要右手握住麻花钻的头部,左手握住柄部钻头轴线与砂轮圆柱母线,水平的夹角等于钻头顶角的一半,而被刃磨部分的主切削刃需要处于水平位置。又比如,钻孔前,他提出应按图纸要求划孔位,划出孔位的十字中心线,并且线条清晰准确,线条越细,精度越高,但也不能过于细,划线的基本要点是尽可能一次把所有的线都划出来,所以线太细反而不易识别,影响工件的加工速度……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经验之谈,轻松化解了钻孔难题,这些都记录在蔡高文的手记里,他把它毫无保留地共享给学生和同行。的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慈溪“技能之星”,蔡高文的光彩不仅仅是技压群雄,更在于怀技者的广博胸怀,以一技之长,育一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