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两国科技界的成果纷纷在火星探测器、太空飞船,1万米深潜器;量子计算机、核聚变实验装置等领域展开好像赛道上你争我夺。
要说中国在世界科技实力的地位已经即将能够与美国比肩,但仍有许多此起彼伏反驳的观点:
1.中国到底有哪些科技成就是领先世界的?
2.芯片、机床、钻头这类产品,中国不如外国。
中美两国的科学实力对比,要从科学和技术这两个不同的维度分开作比较。
学术论文
科学研究的成果,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学术论文。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美国的《科学》和《细胞》杂志与英国的《自然》杂志,是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最有知名度和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世界影响力。《Cell》《Nature》和《Science》三家首字母的简称是CNS,CNS刊发了多数诺奖得主的原创性论文。
在CNS的论文总量上我们和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和英国、德国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今年我国的表现非常亮眼。
知识产权
年上半年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申请排名新鲜出炉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知识产权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的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件)、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件)。
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68.3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21.7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7.6万件。
从入榜前名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0件以上的中国企业有11家,其中华为以件专利位居第一,OPPO以件专利排名第三,京东方以件专利排名第四,中兴以件专利排名第九,TCL以件专利排名第十。
在这份榜单中,不乏手机与半导体相关厂商,例如VIVO、联想、小米通讯、天马微电子、中芯国际、比亚迪、歌尔股份、台积电、长江存储、紫光展锐、昆山国显光电、小米科技、惠科、北方华创、华虹半导体、上海微电子装备、寒武纪等。
争议之一的机床,中国机床行业经过几代人的拼搏,由从无到有,到成为世界第三大机床生产国,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机床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国外的高端机床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现代装备业正在向极端制造方向发展,一是越来越高大,二是越来越细小,三是越来越复杂,生产工艺高度集成。
尽管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内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国内外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依靠本土化服务优势,国产厂商在品牌和服务软实力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厂商主要有广州数控、华中数控、上海维宏等。
数控系统应用于机床工具消费行业。整体来看,目前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呈现出“总量趋稳、结构升级”的发展态势。年金属加工机床消费总额.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工量具消费总额48.2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未来将呈现温和增长的趋势,未来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成形机床主要应用于汽车、石化、轨道交通等行业。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总产量高,年达到34.65万台,产值赶超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产值国;但行业结构不完善,国产产品缺乏高端技术的支持,主要以普通机床为主。
我们以数控化水平衡量行业的技术和自动化水平(数控机床/总体机床产量),可以发现日本数控化率可达95%以上,中国则仅为10%。近来中国愈加重视引导企业向高端领域发展,根据《中国制造》规划,中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在年达到50%,年达到64%。这意味着机床数控化是当前工业自动化以及工业4.0的必然趋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满足内需是一方面,响应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制造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创造出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数控系统品牌是我们不容推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