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钻头 >> 钻头优势 >> 梦回晨光厂

梦回晨光厂

六月走在晨光厂的路上,汗水不受控制地沿脖颈流下。

擦肩而过的人带来一阵凉风,和一段神秘数字。

“……厂……”

从厂到航天晨光厂,老南京人都能说出点故事。

然后追溯到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

记忆中的晨光厂一直是大家眼里的神秘存在,能住在武定新村和雨花村的家属区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家属区的孩子基本都是晨光厂职工子弟学校的同学,每天都沿着宁芜铁路一起上学放学。

不过时过境迁,曾经的晨光厂人现在只能在梦里捕捉一些模糊的往事碎片。

梦里的晨光厂还是一样绿树成荫。厂区大道上晚清民国时期的厂房已经历尽沧桑,却围绕着马家山屹立不倒。

成团的绿包裹着这些厂房,像保护婴儿的襁褓,轻柔又坚定。

厂房玻璃反射出的光让梦境朦胧起来。闪耀间,车间的机器声如暴雨,灌于耳畔。

车间指挥员扯着嗓子催促,装配零件的手不自觉地加快。

拿锉刀、磨钻头、装配零件,日复一日。梦里一瞬间的事情,那年在厂里却觉得无比漫长。

供应处、吉普车公司、保卫处、化学库、生产库、马家山物料库……

穿梭在这些地方的轨迹如同密密麻麻的红线,在眼前编织出当时的晨光厂日常。

红线延伸到厂里的专用月台。

蒸汽机头往返,车皮沿着宁芜铁路线被拉出中华门火车站。车头上的调度员一跃而下,厂里的值班员将铁路门打开。

一来一往,厂区异常繁忙,嘈杂的人声将梦无限拉长。

恍惚中游荡到雨花路大街。

西街口的那些小商小铺没有消失,北山门菜市场也还是跟迷宫一样。

夏日蝉鸣刺耳,商铺间孩子们吵闹着奔来跑去,傍晚不知从何处一定会飘来做饭的香气。

巷口摇着芭蕉扇的老人吐着西瓜籽,修车配锁的摊位发出丁零当啷的声响。

立交桥下的椿和面馆挤满拿着小票的人,店里那几位阿姨还没有衰老。

热闹中有人打招呼,“蛮到瓮堂?修修脚刮刮脸诶。”

脑海里又回响起瓮堂里那些五音不全的歌声,清晰得可怕。

梦果然没有逻辑,就像这蛮不讲理的生活变化,谁也不会提前通知你。

突然有一天,养虎巷巷口的馄饨摊就玩起了失踪;突然有一年,雨花一小这个名称再也没有人提起。

庆和面馆、南乡甜食店、扫帚巷、老万全茶馆、张小泉剪刀厂……彩色的画面加速黑白。曾经熟悉的商户渐渐凋零,这场美梦也在崩塌的边缘。

轰然一声,雨花路立交桥坍塌。

梦,醒了。

从梦中回到现实,厂早已经变成了创意园区。

园区里分为A-E五个区,园内至今还保留着几十座清朝、民国、建国后的老建筑。成为一时爆火的拍照圣地。

现在的雨花门依旧不紧不慢地经历四季。

堵在晨光路上的上班族一如既往地等列车呼啸而过,仿佛这声轰隆才是赶走困意的最终闹钟。

雨花村的居民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发掘着自己的小幸福。时光总是残忍,但生活在继续。

有一些小巷里还固执地保留着“往昔”。

养虎仓的色调一定是复古的,老城南的韵味就藏在这些住户门前的花草中。

随性,惬意。

比起噱头满满的网红店,这里的人更愿意到阿标烧饼这样的老店。

为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芝麻香。

早上在土城头大肉面炫一碗,饱腹后思绪飘扬。

回想起昨晚的梦,长叹往事如烟。

也只能如烟。

摄影/达文西商务/怀俐(3)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