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测管钻孔桩质量通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钻孔桩质量通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①孔口坍塌

原因:护筒埋置过浅或回填土夯实不彻底;开钻阶段泥浆不浓,钻进过快,致使护筒刃脚下钻孔护壁不牢;孔口排水不畅,致使土层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或钻机安放不当,孔口压力太大后外力碰撞致使护筒松动等。

处理措施:及时回填粘土,加固护筒后继续钻孔;当护筒有偏斜移位时,则拆除护筒,填死钻孔,待沉淀密实重新埋设护筒再钻;若孔口坍塌严重,下钢护筒至未塌处1米以下。

②孔内坍塌

原因:泥浆比重不够钻进进尺过快,未形成可靠护壁;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差;钻头撞击孔壁,破坏了护壁泥皮;钻头长时间快速空转或循环泵量过大,致使水流冲刷护壁泥皮等。

处理措施:坍孔不严重可加大泥浆比重放慢钻进速度,严重时则回填重钻。

③缩孔

原因:塑性土遇水膨胀使孔径缩小,或钻头严重磨耗使孔径越来越小。

处理措施: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之扩大。

④流砂

原因:钻孔进入流砂层,泥浆比重不够,静水压力过小。

处理措施:增大泥浆比重,提高孔内水头,必要时可投放

粘土

块,用钻头冲击将

粘土

挤入流砂层内,以加强护壁,堵住流砂。

⑤钻孔偏斜

原因:钻机底座不平或已发生不均匀沉降;钻杆受压弯曲或接头不直;地层分界处软硬不匀或岩面倾斜或卵石大小悬殊致使钻头所受阻力不匀;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边。

处理措施:弯

孔严重

时,可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纠正;偏斜严重,则需回填并待其沉淀密实后重钻。

⑥导管漏水

主要原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够或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不能将导管底口下封住,使水从导管底口涌入;导管接头不严,橡皮垫被高压气囊挤开,水进入;导管提升过猛,控制错误,使导管底口超出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处理措施:是第一种情况,立即将导管提出,进行清孔重新下导管,重新灌注。若是第二、三种情况,应换新导管,插入混凝土用吸泥或抽水的方法将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吸出,继续灌注混凝土,起先混凝土应增加水泥用量,以后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配合比。

⑦卡管

主要是由于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骨料,混凝土离析或导管漏水引起及导管卡在钢筋笼上。灌注过程中加强对导管检查和对混凝土和各项指标检查。

⑧灌短桩头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要严格核对混凝土的数量,确定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对于已经发生短桩的,可以按照处理埋管的办法,插入以直径稍小的小护筒,深入到原灌混凝土内,用吸泥机吸出坍方土和沉淀土,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灌桩完后此桩要予以加强。

⑨混凝土严重离析

多由于导管漏水、地下水渗流造成。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严格检查导管的水密性,灌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导管内发生高压气囊,在高压地下水地区要测验地下水的压力高度和渗流速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