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距今大约多年,它是年从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这骨笛的长度有23.6厘米,是用仙鹤的尺骨制成的,有7个音孔,经过专家认定这是一种应用特殊方式吹奏的管乐器,古笛的音孔的置它计算的十分精确,制作者首先要找出“宫”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当中的一个音,相当于我们现在音乐当中的“D0”)再根据这个“宫”音来推算其他音孔的位置。由于骨管粗细不一,所以容易产生音差,所以制造者又在七孔旁就开了一些小孔来加以校正。这种制作方式和现代管乐器制作十分相似。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中部舞阳县,它的面积大约有5万多平方米,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从年到年这30年间总共进行了8次发掘,揭露该遗址的面积有多平方米,出土文物有数千件,其中出土骨笛40多支。
这件贾湖骨笛出土时器型比较完整,整体上呈褐色,通体光滑晶莹。在出土前都已经断为三节,在每一个断裂处有多个缀合孔,说明他在当时使用期间就已经断裂过,后来经过精心的修复又继续使用了,可见主人对它的十分喜爱。
贾湖骨笛使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而成,在遗址考古发掘当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就包括天鹅、环颈质、丹顶鹤等等。这些飞禽的骨骼。丹顶鹤的骨骼是外坚内空。所以在制作时,先截取骨关节的两端,然后再设计孔位,钻音孔, 再调音成器。从音孔旁边深浅不同的刻痕我们可以看出来,设计和制作骨笛的过程当中是经过了多次的修正,特别是钻孔和校音的小孔是比较难做的一个工作。
丹顶鹤骨质坚硬,但是比较脆。钻孔和磨锉都不太容易。通过显微镜来观察音孔,发现有钻头转动的螺旋痕迹,在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用水晶燧石这类坚硬的材料制作的手钻和锥钻有专家尝试用类似的这种材料来制作这种工具,复制骨笛,结果发现用这种燧石钻孔来做成骨笛的难度也非常大。可见这只贾湖骨笛在材料选择制作工艺上都是经过了制作者长期的探索计算寻找规律,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制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