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成长于艰苦的时代,却以过人的勤奋和不懈的求索,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三期,我们走近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苏义脑。
他主持研发的地质导向系统,被誉为油气钻井界的“两弹一星”,能够让钻头闻着油味儿走。我国也因此成为继美、法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此项高端技术的国家。
一滴石油生成至少需要修炼万年。为了获取深藏于地球深处的石油,现代工业走过了多年。钻机轰鸣油流喷涌,是典型的石油开采图景。
但在有些人眼中,油气钻井不是什么高科技,最大的误解是:钻井傻大黑粗,赶马车的都会钻井。“其实不是这样的。”苏院士风趣地说:“我给钻井下过一个偏文学的定义,‘钻井’就是粗犷的外表加上高精尖的内涵,去开拓获取光明与动力的探索之路。”最近这些年,我国的原油产量最高达到了2.15亿吨,但随着消费大幅增长,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左右,缺口很大。“在能源问题、石油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我为祖国献石油’,就是我这个石油科技工作者和共和国同龄人的愿望和誓言……来日方长,任重道远,仍像年获得硕士学位时题诗自勉的那样——莫道功成该歇马,又扬飞鞭上征途。”苏义脑曾经写道。
“钻头不到,油气不冒”。在石油工业中,钻井工程被称为“龙头”,钻井工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动石油工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石油钻探难题需要中国的解答,这是我们的使命。”苏义脑说。
苏义脑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开拓“井下控制工程”新领域,创立一个崭新的二级学科……苏义脑为这个行业倾注了无数心血。
40年间,苏义脑学术成就卓著,已经出版学术著作26部。但有一部学术专著却是他最看重的——万字的《井下控制工程学导论》。“让我自己来评价的话,我认为这是我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苏义脑说。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一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在成长。记得自己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叫‘祖国十年我十岁’,当时是感到骄傲。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强烈感觉到的是责任和使命。”苏义脑说。来源光明日报出品人
张政总监制
李春林沈卫星陆先高张碧涌总策划
蔡闯童怀张业清周立文毕玉才业务指导
王大庆余晓葵策划
吴娜刘建林李苑制片人
吴娜统筹
张翼李苑采访
张翼脚本
李苑片头题字
蔡闯出品
光明日报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责任编辑
张可烨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