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给珠子打孔螺旋纹是鉴定的必要条件

古珠要从器形、包浆、风化纹、孔道等条件来判定其老旧程度,其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孔道的螺旋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珠的孔道,以及在古时候是如何钻出孔道的。

螺旋纹的形成来自于管钻工艺的加工痕迹,古时候管钻多采用石头、竹木、玉做钻头,再加以石英沙、水的简单配合来人工完成孔道的钻制工作,就如同钻木取火一般。

当被钻孔物体较薄或较软时,采用单面钻孔,由于需要一直钻到底,直到孔道磨穿,所以孔径会形成一边大一边小的情况,这种加工出来的孔道,像马蹄的形状,被形象地称之为马蹄孔。

如果被钻的物体较厚偏硬时,就会采用双面钻孔,也就是一面先钻到一半,再从另一面继续钻,直到两孔道相遇形成连贯的孔道。这种钻孔方法使两面孔道的内径趋于一致。(上图依次为标准型、弧线形、台阶形、内凹形)

由于这种打孔方式无法观察到内部情况,所以钻孔道的路径很容易跑偏,就会形成孔道交错的效果。

除此之外,曾在距今年的出土的玉器上发现用0.15毫米钻管钻出了0.17毫米的孔道,比人的头发丝还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管钻工艺。所以说并非所有的管钻工艺出来的孔道都一定偏大。

钻工工艺不断迭代更新,而且各时代的工艺都有很大的区别,各种工艺都在以更完善更完美的趋势发展,那么孔道的中的痕迹不单单只有螺旋纹的形式存在,所以说螺旋纹并不能完全作为一项鉴定依据。上图是一件清代玉器的钻孔图,可以看出,孔道内壁几乎没有任何钻孔后的痕迹。

除了中国的古珠,通过贸易来到中国的舶来品古珠,它们的钻孔技艺以及孔道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在于国别地域性、钻孔技艺、被钻孔对象的材质、硬度等多种因素来决定其孔道纹路的形成。综上所述,所有古珠的鉴定都要从材质、风化程度、包浆等各个方面来判定,没有唯一的鉴定依据(这点很重要)。

柠皓文玩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且注明出处,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