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中山迈雷特数字工厂,看工作母机最强大

直径最小0.5毫米的深孔枪钻钻头,能够全年天、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精确地在重逾2吨的饲料环模上打出6万个孔,这就是由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雷特”)研发的数控环模深孔枪钻机床。该项目技术已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款机床畅销海外,市场占比高达40%。

受访者供图

这是迈雷特坚持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迈雷特展示厅里,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铺满了一面墙。自年落户中山火炬开发区以来,迈雷特推出了一系列自主研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还在数控系统方面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工业安卓智控系统,为工作母机装上“大脑”。

为工作母机装上工业“大脑”

齿轮是工业制造中一个最基本传动部件,大到军工设备,小到一把智能锁,都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精度的齿轮,使用量极大。“目前国内大部分数控齿轮机床都是使用国外的数控系统。如果一台数控机床没有自己的数控系统,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大脑,无法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迈雷特创始人、总经理林守金说。

在一个工业操作平台旁边,林守金简单触摸屏幕,机床坐标、工作坐标、辅助功能都逐一显示出来,输入相关参数就能让配套的设备进行生产加工。这就是被称为工作母机的工业“大脑”,即智能制造与服务平台,它能贯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都采用智能化工业软件,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与服务。

数学专业出身的林守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用数学语言定义制造,将制造变得具体可算。为此,从创业开始,林守金一直致力于对软件系统进行定制化研发。软件通过数据记录和提取,从数据中挖掘行业使用规律,比如一个产品的使用周期和效率、不同产品运行的差异性等,通过数据反过来改进制造,以此实现智能制造。

目前,迈雷特已经掌握工业安卓智控系统及软硬件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多种核心控制算法、多轴联动运动控制技术及工业数字仿真系统平台,为齿轮加工控制系统及精密装备制造领域、轮胎模具行业、木工家具行业等提供全链条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智控系统的核心是数控技术,而数控技术的核心是多轴联动控制技术,目前国内一般企业都是以3轴或4轴为主,迈雷特在工业应用上已经实现了10轴10联动智能数控系统产品化。

在饲料精密模具这个细分领域,迈雷特已经做到行业“隐形冠军”,奥地利的安德里茨、瑞士的布勒、中国的温氏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等都在使用迈雷特的装备。

生产数据“云端”共享

在迈雷特办公室内,一张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类经营数据、业务流程、资产管理平台等内容,且所有的内容都在实时更新。“目前迈雷特在江苏、重庆等地均设有子公司,所有子公司的数据均可以实现‘云端’共享,无论领导在哪里都能对各家分公司进行管控,包括调配人员、业务秒批、随时查看每条生产线的生产情况、订单状态等,从而提高公司生产效率。”麦雷特智能灯塔平台总监徐大众说。

之所以能实现“云端”共享,是公司将业财系统、MES制造执行生产系统,远程智能监控及数据采集云平台三个系统进行融合打造的智慧工厂。

在业财融合系统这块,迈雷特将原本企业生产的纸质化流程全部变成无纸化业务流程,只要公司流程业务一发生,产生的数据就立马被系统采集并反馈出相应结果。而MES制造执行生产系统则是对生产排产到订单出货,再到产品后期维护的全过程监管,这一过程能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人员、生产材料来源、机器加工状态等全程掌握,这期间一旦出现任何异常,系统将会自动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远程智能监控及数据采集云平台则是迈雷特根据各客户特点,为其量身定制的各类生产数字化设备,从而让其生产更加高效便捷。

中山迈雷特生产车间。

林守金认为,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时候,不是只投入设备就行,而应量身定制适合企业自己发展的设备,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业务流,借助算力、算法和数据打造智能化闭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

在迈雷特公司大楼门前,“创新引领未来”“智造装备中国”12个大字,诠释企业的发展理念。林守金表示,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下,中山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黄金期,只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让全市产业链协同发展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强链补链的效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杨慧荣

杨慧荣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65.html